新華社福州8月14日電 題:廈門同安灣:灘塗地“變身”濱海旅游浪漫線
新華社記者秦宏
陽光、海岸、沙灘,濕地、綠地、公園,沖浪、露營、嬉戲……行走在“高顏值”的廈門同安灣環東濱海旅游浪漫線,隨處可見“親海而游”的市民和游客。
“這裡被稱為廈門市最美的海岸線。因為旅游業和新城産業發展,村集體收入也從十多年前的三四十萬元,增加到現在的上千萬元。”同安區潘涂社區黨委副書記林育林説,這是他們以前不敢想的事。
同安灣是廈門最大的城市內灣。過去這裡沿海岸線分佈的村莊靠海吃海,村民多以漁業為生。因海域養殖無序發展,加上村莊生産生活污水直排,導致濱海雜草叢生、海水黑臭、灘塗淤積,海中的黃鰭鯛、白海豚等陸續不見了蹤影。
市民騎行經過環東濱海旅游浪漫線紅樹林。新華社記者 秦宏 攝
為扭轉海洋生態惡化趨勢,建設宜居宜業灣區,廈門市啟動環東海域綜合整治建設工程。“2015年前後,通過養殖清退、灘塗清淤,4萬多名漁民洗腳上岸,灘塗清淤量2億多立方米。”同安區生態環境局局長王和團説,較整治前,同安灣的納潮量增加4000多萬立方米,海域水體交換能力提升約30%,消失的海洋生物也陸續重現。
同安灣地理位置優越。廈門市在生態環境整治修復基礎上,又於2017年啟動濱海生態新城建設,並同步動工建設濱海旅游浪漫線。“在建設中,我們沿海岸修復了數公里長、平均寬度100多米的人工沙灘;設置了用於保護海洋生態和固沙的丁壩,並在壩外側種植紅樹林,構建生態景觀。”王和團説。
同安新城的定位是産、城、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濱海生態新城。結合濱海旅游浪漫線建設需求,當地在新城建設中還沿着海岸線,先後建成馬拉松賽道、草坪、球場、環東濱海浴場、藝術海岸廣場,以及高端酒店等設施。
“從生態環境治理修復開始,環東濱海旅游浪漫線的建成是在綠色高質量發展理念指導下,實施的立體性、系統性工程的結果。”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原所長餘興光説,如近年來,新城開發中還建成了通山過湖連海的生態廊道,園區重點引進和培育的科技創新産業,也是其中一部分。
景色宜人的廈門市同安新城片區一角。新華社記者 秦宏 攝
“向灣發展、環灣集聚、組團狀布局”,如今同安新城片區已形成集商務辦公、生活居住、産業生産,以及度假休閒於一體的濱海新城。這片區域內的美峰創谷、銀城智谷等産業園區,已入駐企業400余家。
隨着生態新城建設和濱海旅游業態的不斷豐富,環東濱海旅游浪漫線成為廈門旅游“新地標”。“暑期舉辦的‘環東風情季’點亮夜生活等文旅活動,平均每日引流可達三四萬人。”同安區文旅局局長陳麗霜介紹。
潘涂社區原來靠海吃海的村民,現在也有了更多收入渠道。“水上運動項目服務員、海鮮排檔和民宿業主……村民就業渠道越來越多。”林育林説,原來村裏的海蠣産業,也借助旅游熱通過異地養殖本地銷售、統一規範發展和産業鏈延伸等,經營得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