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陜西石川河:昔日“荒灘溝”,今日“幸福川”-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22 16:41:12
來源:新華網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陜西石川河:昔日“荒灘溝”,今日“幸福川”

字體:

  新華社西安6月22日電 題:陜西石川河:昔日“荒灘溝”,今日“幸福川”

  新華社記者張晨俊、鄭昕、林勝概

  夏日清晨,從陜西省富平縣城南端緩緩淌過的石川河,水流淙淙,水鳥翔集,魚群暢游。岸邊綠草如茵,楊柳成行,沿河健身步道上,不時出現晨練群眾的活力身影。

  富平縣地處陜西渭北旱垣,石川河是其境內主要河流,曾一度斷流成為“季節河”。記者近日沿河看到,石川河經過綜合治理,河道防洪標準提升,生態基流恢復,中水持續補給,成為功能較為完善的城市“綠廊”。

  陜西省富平縣石川河國家濕地公園景色(6月2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今年62歲的富平市民魏美玲自小在石川河畔生活,見證了這條河的生態變化。她説,記憶中的石川河多年前沙坑遍地,污水橫流,水少的時候經常斷流,水多時又會在一夜之間沖毀周邊的農田。

  “現在的石川河,沿岸處處能看到秀麗風光。水鳥經常成群出現。”魏美玲笑着説,“公園裏有秦腔自樂班和廣場舞團,還有騎行的年輕人,我早晚都在這裡健身鍛煉,心情特別舒暢。”

  石川河為渭河一級支流,流域面積5227平方公里,富平縣境內長度36.4公里,是富平縣的“母親河”。從2014年起,當地對石川河開展全域治理,新建堤防10.4公里,治理河道31.2公里。通過明確生態基流、加設補水工程、加大中水回收利用等措施,確保河流生態流量。

  6月21日,陜西省富平縣石川河國家濕地公園內荷花盛開。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富平縣水務局副高級工程師王智武從事水利工作已有30餘年,對於石川河全域治理成效滿懷深情:“我有幸成為石川河‘新生’的見證者和實踐者。我的孩子常驕傲地説,‘我爸爸參與了這條河的治理工作。’我感到非常幸福和自豪。”

  石川河流域通過增水添綠,推進系統保護修復,蛻變為黃土高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離不開一體協同的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策略。如今,城市風貌因生態治理得到持續改善,也助推了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王智武介紹,治理團隊堅持因地制宜制定治水興水策略,緊密圍繞山水林田湖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的總體思路,致力於重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風貌,使石川河成為惠及沿岸逾二十萬民眾的生態福地。

  “這條富平人的‘母親河’,從以前的‘荒灘溝’,變成了景色宜人、堤壩堅固的‘幸福川’。沿岸居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心愜意。”王智武説。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