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瑪多:光伏産業照亮鄉村振興發展之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25 16:28:23
來源:新華網

青海瑪多:光伏産業照亮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字體:

  新華社西寧5月25日電 題:青海瑪多:光伏産業照亮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新華社記者解統強

  清晨的一縷陽光拂過黃河源頭,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瑪查理鎮瑪拉驛村又迎來晴朗的一天,金黃色的光芒如同精靈般跳躍,高原村莊也罩上了太陽的顏色。

  瑪拉驛村村北頭的空地上一排排太陽能光伏板整齊排列,熠熠生輝的朝陽被轉化為綠色電能,沿著輸電線路傳輸至遠方。近年來依托光伏産業,當地牧民的收入得到提升,光伏電站也成為致富增收的“陽光工廠”。

  “2023年,我們村通過光伏電站收益分紅增收17萬元。”瑪拉驛村村民阿樓沒有想到,光伏電站項目的落地,不僅讓家鄉的環境和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己還在家門口找到穩定的工作。

  圖為在瑪多縣瑪查理鎮瑪拉驛村建設的4.4兆瓦村級光伏電站。(王國棟 攝)

  瑪多,藏語意為“黃河源頭”。瑪多縣位于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的核心區域,這裏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零下4攝氏度以下,含氧量僅為海平面的59%。

  “什麼産業好?什麼産業適合當地?當時真是摸著石頭過河。”瑪拉驛村駐村第一書記郭璐説,由于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資訊閉塞,瑪多縣長期面臨産業發展的困境。

  地處世界第三極,瑪多縣空氣潔凈、太陽輻射強,建設光伏電站成為産業經濟發展的首選。

  作為瑪多縣的定點幫扶單位,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于2016年和2018年,投資1.25億元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建設10兆瓦異地光伏電站,在瑪多縣瑪查理鎮建設4.4兆瓦村級光伏電站。

  這兩座電站年平均發電量2700萬千瓦時,光伏發電收益用于全縣30個行政村的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支援公益性崗位。

  “光伏電站項目落地後,村集體可以獲得20年以上的光伏發電穩定收益,部分村民還借助光伏收益設置的公益性崗位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增收。”郭璐介紹,全縣依托光伏收益共設置公益性崗位77個,其中瑪拉驛村設置7個。

  截至今年4月底,瑪多縣光伏電站項目累計發電量已達到1.86億千瓦時,實現收益7221萬元,穩定的光伏收益不僅幫助瑪多縣實現脫貧摘帽,還讓全縣群眾走上了富裕文明的鄉村振興新道路。

  如今,在公益性崗位上,阿樓每天都會去村兩委幫忙整理資訊資料,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時,她還負責本村合作社生産車間的衛生清掃工作。“在家門口工作,我還能照顧兩個正在上學的妹妹。”談及現在的生活,阿樓的臉上難掩幸福的喜悅。

  為保障扶貧光伏電站穩定高效運作和智能化管理,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還依托新能源大數據中心開展技術創新,不僅提高了光伏電站的運維效率、降低了運維成本,也確保光伏收益足額、及時發放。

  如今,在黃河源頭的瑪多縣,陽光成為牧民生活中寶貴的財富,照亮他們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