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營業性演出票房收入同比增長116.87% 一季度演出市場供需兩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18 07:37:47
來源:經濟日報

全國營業性演出票房收入同比增長116.87% 一季度演出市場供需兩旺

字體: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達11.90萬場,同比增長72.71%;票房收入108億元,同比增長116.87%;觀演人數3886.99萬人次,同比增長77.88%。全國演出市場開局勢頭向好。

  今年春節假期,演出火爆拉動消費效果突出。專業劇場、演藝新空間等演出場所項目多、場次多、類型多,涵蓋話劇、戲曲、相聲、音樂會、音樂劇、兒童劇等,成為滿足社交需求、家庭消費的熱門産品。北京人藝的《日出》在曹禺劇場連演15場,所有場次均開票即售罄。舞劇也出現明顯的“扎堆兒”現象,《大河之舞》《李白》《孔雀》《只此青綠》等項目熱度不減。熱門舞臺藝術作品的巡演,有效帶動了各地劇場演出消費。同時,過文化年,以演出助力當地文化“出圈”也成為各地組織、策劃春節假期活動的重要一環。

  一季度,旅遊演藝行業進入供需兩旺的良性迴圈。美團文旅研究院院長路夢西分析,一方面,持續走高的出行需求推動傳統旅遊演藝項目保持較高熱度,尤其是知名品牌項目在節假日等重點檔期,多次創下單日演出場次歷史新高。另一方面,新增或提質的旅遊演藝項目凸顯地方和傳統文化底蘊,為景區增加了賣點。

  一季度,演出市場呈現“淡季不淡”的特點。全國舉辦2000人以上的大中型演唱會、音樂節近200場,多位歌手在一季度發布全年演出計劃,演唱會票務市場熱度持續上升。作為市場活躍度最高的品類之一,音樂節在主題選擇、內容策劃、樂隊邀請、商業合作等多維度呈現更為豐富的演出産品供給。

  《2023中國演出行業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熱門演出買票難成為影響演出消費體驗的堵點。解決矛盾的關鍵在于供給端的持續豐富,比如熱門演出增加巡演城市和場次,覆蓋更多二三線及以下城市。此外,演出票務平臺應始終把消費者利益放在首位,堅決打擊各種“黃牛”行為。

  大麥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推動演出實名制、退票機制落地,促進市場良性發展,緩解演出退票投訴量大、用戶搶票難、“黃牛”高價擾亂票務市場等問題。此外,大麥推出演出票候補功能,快速匹配不同消費者之間的退票訴求和購票需求,為消費者帶來更多便利。

  2023年,小劇場和演藝新空間對消費的拉動作用充分展現,各地文旅部門高度重視並深度推進,類型劃分也更為多樣。

  今年1月至2月,揚州開展“劇好看”小劇場展演季活動,26臺小劇場優秀劇(節)目在各大小劇場交流巡演;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評定並公布首批40個“城市藝舞臺·演藝新空間”。新空間也成為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多地出臺專項政策,吸引相關演出企業進駐、推動傳統空間改造、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從市場整體看,這些小微型演出在孵化原創作品、培養創作團隊、豐富演出業態、培育觀眾群體等方面效果顯著。

  針對日益多元的演出市場細分需求,國有藝術機構越來越注重小劇場的靈活性,不斷推動小劇場發展,與大劇院、大劇場形成互補互促關係。2月底,中國木偶藝術劇院全新演藝新空間“中國木偶藝術劇院雙益發演藝中心劇場”亮相,將打造成一個集演藝、展示、教育培訓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演藝空間。河北藝術中心推出造藝空間,集演藝、旅遊、沙龍、文創等于一體,為城市文化再添新景。

  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文鵬表示,劇場要積極應對運營成本增加、自營項目風險上升、優質産品供給不足等問題,構建以劇場為核心的開放生態;充分探索創新業態,擴展以劇場為載體的新場景、新消費和新商業模式;搭建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劇院,加快數字化提升和創新。(記者 姜天驕)

【糾錯】 【責任編輯:趙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