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月18日電(記者王勁玉)在晉南的小山村裏,一群煉焦的“土專家”攻克了高端製造型煤的科技難題,讓傳統的煤炭成為身價倍增的新材料;在晉東南,老牌煤化工企業深耕光電領域打造深紫外LED芯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晉中市,一家麵食加工企業通過不斷創新,將傳統小吃擺上商超甚至出口海外,成為年産值達6億元的“專精特新”企業……
華陽一礦的智能調度室。新華社記者 王勁玉 攝
記者近日在山西省內的一些“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走訪發現,一批高科技企業不斷孕育並且拔節生長,為經濟社會貢獻新力量。
山西何以成長如此多的新發展力量?轉型是關鍵。
山西是全國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也是全國首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是山西的重大使命。企業要想發展,向科技要生産力成為首要選擇。
“要麼轉型發展新材料,要麼直接關門,沒有別的路可選。”在山西晉武能源有限公司採訪時,企業負責人喬會武這樣説。這家原本的煉焦企業和山西省內的數百家小焦化廠一樣面臨過陣痛,小散的煤焦因為污染、能耗等問題,已經沒有生存空間,加碼科技、轉型新材料是唯一選擇。
轉型的開始是無奈,過程是痛苦,但結果是喜人。記者了解到,成功轉型之後,晉武能源業發生了質變,小煉焦廠長成了大型新材料企業,産品的市場競爭力更強,生産訂單源源不斷,銷售額呈幾何倍數增長。
山西蘊宏環境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産項目。新華社記者 王勁玉 攝
傳統産業轉型發展,新興産業也在加速落地。冬日的晉北大地朔風刺骨,卻無法掩蓋生産的火熱。位於山西省懷仁市的新材料製造企業山西蘊宏環境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正在源源不斷地將一車車新材料産品運往各個施工現場。“雖然已到冬歇期,但需求火熱,我們出貨仍未停止。”蘊宏科技負責人張靜文説。
蘊宏科技是當地招商引資而來的一家科技型新材料企業,這家企業通過物理研磨配比的方式,將鋼渣、礦渣、粉煤灰等工業固廢生産成為性能優越的膠凝材料,山西的資源優勢加上企業的核心科技,蘊宏科技很快成為當地的重點企業。
無論是煤炭産業還是傳統製造業,山西“上新”的步伐從未停止,一系列政策成為企業轉型發展的基石。
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山西把煤礦智能化建設作為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重大舉措,全力推動煤炭産業與數字技術一體化融合發展,全省累計建成118座智能化煤礦。不僅如此,山西通過整合優勢資源打造的“特色專業鎮”成為一鎮帶一方、一方促全盤的經濟發展新力量,産業鏈“鏈主”企業發揮龍頭優勢帶動數十個重點行業蓬勃發展。
近日,山西省&&了《晉創谷創新驅動&&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旨在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山西明確提出,到2026年,推廣轉化科技成果1000項以上,引進培育科技型企業達到1000家,聚焦先進製造、能源和新能源、半導體材料等重點領域建設一批創新聯合體,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山西省科技廳廳長劉俊義説:“目前,已有來自中國科學院山西煤化所、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太原科技大學等5所高校院所68個科研團隊和初創企業入駐晉創谷,配備了高校成果轉化服務、政務服務、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等全方位服務體系,為科創團隊和企業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