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 看振興丨青海湟中:銀銅器加工“老手藝”成為鄉村振興“新動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28 18:12:41
來源:新華網

鄉村行 看振興丨青海湟中:銀銅器加工“老手藝”成為鄉村振興“新動力”

字體:

  新華社西寧12月28日電 題:青海湟中:銀銅器加工“老手藝”成為鄉村振興“新動力”

  新華社記者張子琪、李琳海

  冬至後,高原農閒,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魯沙爾鎮陽坡村民族手工藝加工基地,工匠王富邦正帶著徒弟們趕制訂單。

  “叮叮當當……”二樓工作室傳來陣陣聲響,幾位師傅坐在工作臺前,按設計好的圖樣鏨刻銀飾。王富邦説:“對本地手藝人來説,這一錘一鏨都是致富的聲音。”

  12月22日,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魯沙爾鎮陽坡村民族手工藝加工基地,王富邦正在鏨刻銀飾品。新華社記者 李琳海 攝

  據了解,青海湟中“銀銅器制作及鎏金技藝”已有上百年歷史,2011年該技藝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銀銅器制作及鎏金技藝工序繁雜,銀銅器制作包括煉銀、打樣、鏨刻、拋光等十多項工序。

  王富邦從事銀器加工已有29年,現在是“銀銅器制作及鎏金技藝”區級傳承人、省級一級工藝師,他説,過去匠人們多是單打獨鬥,沒有形成産業,收入提不上去,一些年輕人寧願外出打工也不願傳承技藝。

  12月22日,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魯沙爾鎮陽坡村民族手工藝加工基地,王富邦正在制作銀碗。新華社記者 李琳海 攝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 2021年以東西部協作為契機,江蘇南京棲霞區對口支援湟中區,發揮當地資源優勢,謀劃以銀銅器加工為主的鄉村振興産業,並打造佔地90多畝的魯沙爾民族手工藝加工基地,採取“股份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全村400多戶,近40%的村民靠這門手藝增收致富。園區有30多套“前店後院”式手工藝品加工作坊,現有陽坡村及周邊村莊的合作社、個體戶入駐,主營銀銅器加工和民族手工藝品銷售。

  12月22日,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魯沙爾鎮陽坡村民族手工藝加工基地,匠人正在鏨刻銀飾品。新華社記者 李琳海 攝

  為推動當地傳統工藝品質和産業標準化,棲霞區協助湟中區注冊“藝河湟”品牌提升知名度,並在南京棲霞山文旅度假區建設河湟文化非遺手工藝品展銷中心。2021年,基地金銀銅器手工制作年産值突破1億元。

  産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村民增收,也促進了手工技藝的傳承,越來越多具有高原特色的手工藝品走出青海。

  “湟中區銀銅器加工工藝以圖案精美、造型逼真、工藝精湛而聞名。這些年,區裏組織培訓,鼓勵我們參加省內外各種展會,創新手工藝品設計,外省訂單也多了起來。”湟中區魯沙爾鎮昂藏村匠人李延虎説,加工基地建成後,本地手工藝人聚在一起交流經驗,形成合力能創造更好的效益,同時也激發了非遺從業人群的創新活力和就業熱情。

  在王富邦的工作室裏,一樓展櫃銀銅暖鍋、首飾挂件、銀碗銀壺等工藝品琳瑯滿目。他告訴記者,明年的訂單已經排滿,“好手藝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希望我們的傳統技藝和工匠精神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傳承下去,以産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