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5/ 02 07:13:4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樂游“公園省” 黔貴勝江南——貴州旅游提質增效觀察

字體:

  “在黃果樹瀑布玩水、在&&杜鵑景區賞花、在荔波感受世界自然遺産的深邃、在西江千戶苗寨體驗苗族文化的神秘……”在素有“公園省”之稱的貴州,從烏蒙山麓,到苗嶺南北,再到武陵山下,處處洋溢着高原特有風情,生機與活力在黔山貴水間汩汩流淌。

  千山春色,百花爭艷。隨着旅游業逐步復蘇,正在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貴州,大開迎客之門,聚焦旅游資源、客源、服務三方面發力,推動多産融合、數據賦能、服務升級,讓旅游産業化不斷實現新突破、繪出新圖景。

  多産融合,共聚發展人氣

  把旅游資源做成精品,做出特色,是貴州精細化打造多層次旅游産品的思路之一。通過推動“文化+旅游”“農業+旅游”“非遺+旅游”等多種産業融合發展,貴州農業游、文化游、非遺游、體育游等多種特色旅游形態競相涌現,旅游人氣日益聚集。

  在中國茶葉第一縣——貴州湄潭縣,縣域內永興鎮種植的萬畝茶園,成為以茶為主題的網紅旅游景點。最近,不少游客陸續前來體驗採茶、炒茶、茶藝,茶香與歡笑瀰漫了整個景區。在茶園玩累了,游客們便可就地紮下帳篷宿營,躺在茶園裏領略浩瀚星空。

  “游客採茶之後,可以在師傅指導下炒茶,炒好了還可以在現場學習茶藝,品嘗自己親手做的茶葉。”景區負責人游紅説,從春天到冬天,不同季節都有關於茶葉的主題活動,農旅融合延長了産業鏈,給景區聚集了人氣。

  在貴州各地,類似“茶+旅游”的農旅融合項目蓬勃發展,赤水市的“竹+旅游”、畢節市的“花+旅游”、銅仁市的“油茶+旅游”等逐步成為農旅融合發展的貴州名片。

  與此同時,充滿貴州特色的“文化+旅游”,正撬動廣闊的國內外旅游市場。以世界文化遺産、紅色文化遺産、少數民族文化等為代表的地方文化,吸引着來自海內外的游客向貴州聚集。

  連日來,遵義市婁山關戰鬥遺址、石阡縣困牛山紅軍戰鬥遺址、四渡赤水紀念館、黎平會議舊址等一大批貴州紅色文化基地,迎來了一批批體驗紅色文化之旅的客人。

  在婁山關戰鬥遺址附近,婁山關大型實景演出基地、婁山關紅色劇場成為游客深度體驗紅色文化的場地。近日,一家來自廣東省的企業將團建活動放到婁山關附近舉辦,該企業負責人楊洪説:“白天參觀戰鬥遺址、參與實景演出,晚上在劇場聆聽‘一條腿的將軍’的故事,提升了團隊的協作意識。”

  旅游業態逐步豐富的同時,旅游商品體系正在逐步形成。近年來,貴州着力打造旅游商品産業集群,逐步形成了集研發、生産、銷售於一體的旅游商品産業化之路。目前,貴州已形成13個特色系列品牌、1361個重點旅游商品。

  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有關負責人説,“十四五”期間,貴州將大力推動“旅游+”“+旅游”,推動農旅、工旅、城旅、商旅、康旅、體旅、交旅、水旅等深度融合,深化與一、二、三産跨界融合發展,形成多産業融合發展新格局,推動旅游資源供給從單一觀光旅游向休閒、度假、康養、體驗等多種業態轉變。

  數據賦能,蓄積發展朝氣

  牢牢抓住客源這個關鍵要素,挖掘客戶旅游需求,是當下貴州重點旅游景區的頭等大事。大數據、5G、雲計算等先進技術與旅游業深度融合,正在助力貴州對旅游市場進行智慧化重塑,以個性化需求為着力點,以大數據推介為主抓手,開拓廣闊的旅游客源市場。

  去年3月,國內最大的旅游社區之一馬蜂窩國內總部正式落戶貴州,並於今年2月完成第一輪融資;今年初,另一個線上旅游&&巨頭攜程集團與貴州省人民政府簽署了三年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深耕智慧文旅。

  旅游大數據&&瞄準貴州發力,將給貴州深度開掘線上客源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作為中國年輕一代用得更多的旅游&&,我們將在為用戶提供隨需應變的旅行決策服務的同時,也會通過數字化工具為旅游目的地和各類旅游業態賦能。”馬蜂窩聯合創始人陳罡説。

  攜程&&數據顯示,2022年,貴州省在線旅游人次與交易額,已基本恢復至2019年水平,同年7-8月,貴州暑期旅游人次與訂單金額,以及酒店、門票等多業務線,同比增長均躍居全國第2位。

  除了通過線上引流,對線下旅游人群進行精準分析、挖掘,也是重要一環。在安順市黃果樹風景名勝區,貴州黃果樹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建立了“一個中心,四個&&”的智慧旅游應用體系,即:大數據中心、指揮調度&&、運營管理&&、智慧營銷&&和智慧服務&&。

  “通過大數據手段對游客進行畫像,通過對不同來源的數據進行記錄、處理、分析與優化,從而了解游客需求,並有針對性制定精準營銷策略、深度挖掘客源。”貴州黃果樹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説。

  大數據賦能旅游不僅僅體現在旅游景區,還串聯起與旅游相關的酒店、商戶等,為貴州的農特産品、旅游商品等找到了新的客戶。

  以微信小程序“一碼游貴州”為例,它作為貴州的全域智慧旅游&&,已經成為了游客的必備數字幫手之一。目前,“一碼游貴州”接入A級以上景區500多家、酒店3.9萬餘家、商戶6.2萬多家、特色商品2.4萬多種,累計訪問量4.6億次、服務游客3427萬人。

  貴州正在持續推進“大數據+全域智慧旅游”建設,預計到2025年,將建成100個旅游業與大數據融合發展標杆項目。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手段將不斷在客源開發、創新文旅消費方式等方面,促進線上線下結合發展,着力打通創新鏈、應用鏈、價值鏈,牢牢把握住客源開發的前沿技術陣地。

  基礎升級,夯實發展底氣

  65歲的湖南游客喻名琴近日再度來到貴州黔東南州西江千戶苗寨旅游,她感嘆貴州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始終難以忘記十多年前來這裡旅游的深刻體驗。

  “那時到這裡,路難走,基本是一路乘車一路吐;睡不好,星級酒店很難找;玩不爽,廁所數量少,而且旱廁臭氣熏天。”喻名琴説,現在高鐵、高速公路非常方便,民宿整體水平不輸於星級酒店,旅游的舒適度、體驗感實現了質的飛躍。

  十多年間,西江千戶苗寨的年游客接待量已經從數萬人次,上漲到數百萬人次。游客的美好口碑,是貴州多年苦練內功、不斷升級基礎設施的結果。

  回首過去十多年間,“地無三里平”的貴州,一躍成為了暢通無阻的“高速平原”。2014年12月26日,貴州首條高速鐵路——貴廣高鐵建成通車,標誌着貴州邁入高鐵時代。如今,貴陽成為全國高鐵樞紐之一,形成了貫通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地區的高鐵通道。2022年,貴州省新增公路4.4萬公里,通車總里程達20.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331公里,排全國第四名。

  從旅游住宿環境看,酒店、民宿朝着特色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尤其是貴州部分民宿已成為行業標杆。

  隨着天氣轉暖,黔東南州雷山縣丹江鎮白岩村的10棟民宿進入營業旺季,周末或節假日一床難求的現象又開始出現。“民宿要走高端路線,不僅要從規劃設計上考慮清楚,還要強調對客人的高品質服務。為此,我們不斷派人去外地學習民宿管理經驗,提高服務水平。”負責民宿運營的白岩村黨支部書記唐文德説。

  目前,貴州省民宿總量已突破1.2萬家,較2019年增長近5倍,總量排名全國第5位,尤其是在萬峰林、梵凈山、黃果樹等地區形成了高品質的民宿集群。

  為了進一步提升旅游服務水平,貴州省制定了《貴州省民宿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重點在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民族特色村寨、夜間消費聚集區、城市旅游目的地等區域布局民宿集群。

  到2025年,貴州預計新增民宿相關企業5000家,限額以上民宿企業達150家,評定等級民宿600家。

  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有關負責人説,貴州將依託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城市環城游憩帶、鄉村旅游地等,充分釋放景區流量外溢效應,繼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培育一批影響力大、帶動效應好、綜合性強的景區帶動型文旅産業集聚區。 (記者趙新兵、歐甸丘、吳思)

【糾錯】 【責任編輯:周楚卿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24101129584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