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1月10日電(記者高爽)7日8時,馬廷東來到草莓大棚,與工人一起裝車。“今天採摘了600斤草莓,20小時之後,這些草莓就可以出現在距離東港上千公里之外的上海的賣場裏。”
今年45歲的馬廷東是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赤榆村聖野漿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有着20年草莓種植、銷售經歷。“成立合作社,有利於將一家一戶的小生産標準化、統一經營,與大市場對接,提升品牌效應、增加種植戶收入。”
遼寧省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較低,看起來“嬌滴滴”的草莓為何適合在這裡生長呢?
據遼寧草莓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姜兆彤介紹,東港市北依長白山余脈、南臨黃海,海上的暖濕氣流和山區的冷氣流相交匯聚,使這裡的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有機物質的合成和積累,適合水果種植;土壤肥沃,微酸性土壤非常適合草莓的生長和優質草莓的培育。
“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據資料記載,東港的草莓種植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近百年的種植歷史,奠定了良好的産業基礎,也培育了一代代從事草莓種植的農戶,積累了大量經驗。”姜兆彤説。

工人正在採摘成熟的草莓。照片由東港市委宣傳部提供
別看東港冬季冰天雪地,大棚裏的草莓卻盡享恒溫恒濕的“住宿條件”。“草莓的適宜生長溫度是20℃到28℃,生長期、花期、結果期溫度不同,檢測到溫度過高或過低時,大棚內的溫室自動放風系統就會進行調節。高壟栽培和壟面覆蓋地膜、壟溝覆蓋稻殼等措施,則可以有效調節大棚內空氣濕度。”姜兆彤説。
據東港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衣曉偉介紹,在東港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截至目前,東港市草莓佔地面積發展到20.1萬畝,年總産量31.6萬噸,東港草莓品牌價值77.5億元。全市近10萬戶農民從事草莓生産,農民人均草莓收入佔總收入60%以上。全市草莓産業已形成了生産、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緊密而完整的産業化鏈條。全市10%的設施草莓用於本地鮮果銷售或加工,剩餘90%經包裝後銷往國內大中城市。
近些年來,東港草莓已經從鮮果的初級加工向産品的深度研發方向發展,相繼研發出草莓酒、草莓幹、草莓果脯、草莓蛋糕、冰點草莓、草莓醬等衍生品。“草莓已經成為東港的城市名片,承載着成千上萬農民的熱情和嚮往,如今更是緊緊跟隨消費者的購買需求,開拓完善了線上線下銷售模式。”衣曉偉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