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11月20日電 題:民眾有需求、産業有潛力、市場有期待——湖南文旅融合發展觀察
新華社記者
19日,首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在世界自然遺産地張家界開幕,大會聚焦加快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深入推進文化、旅游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
這是11月19日在張家界市民廣場拍攝的首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開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形式多樣 豐富文旅體驗
入夜後,張家界大庸古城被燈光照耀得美輪美奐。非遺藝人現場展示“絕活”、地方特色小吃飄香四溢、售賣的手工藝品精細巧妙……在本屆旅發大會配套活動湖南省首屆非遺博覽會上,夜游項目讓游客流連忘返。
這是11月19日在張家界市民廣場拍攝的首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開幕式現場。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在湘西鳳凰古城夜游沱江,在張家界金鞭溪溯溪而上……線上“雲旅游”也走入人們的視野,網絡主播通過鏡頭展示自然風光,向網友介紹當地特色文化。“部分導游轉型成網絡主播,既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收益,又宣傳推介了旅游。”張家界市旅游協會副秘書長劉洋介紹,直播間的旺盛人氣,説明人們對“詩和遠方”的憧憬之情從未消失。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多條通知,提出進一步科學精準做好文旅行業疫情防控工作。此後,各大&&的跟團游産品搜索量、火車票預訂量等較前期大幅增長。記者從美團&&了解到,相關通知發布以來,“長沙跟團”關鍵詞搜索量增長200%,“張家界跟團五日游”搜索量增長超10倍。
産業興旺 繪就文旅新畫卷
大會期間,與會嘉賓來到本屆旅發大會重點項目張家界旅游商品産業園、七十二奇樓、大庸古城等地觀摩。
這是11月19日在張家界市民廣場拍攝的首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開幕式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走進張家界土家織錦文化創意園,“織女”們正在織機前忙碌。在她們巧手編織下,一幅幅色彩鮮艷、圖案精美的土家織錦就在織機下流淌出來。
“將本土文化與旅游相結合,既帶動了就業,也讓更多人接觸、了解土家族文化。”張家界土家織錦文化創意園負責人丁世舉説,這些作品不僅裝進了游客的行李箱,還出口至法國、意大利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湖南文旅發展的一張靚麗對外名片。
長沙的市井生活、張家界的浪漫山水、韶山紅土地上的勃勃生機、南嶽衡山千餘年的歷史、城頭山古文化遺址的農耕文明……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湖南,正在展現文旅産業不盡的發展潛力。
11月18日,在張家界大庸古城舉辦的湖南省首屆非遺博覽會上,市民在挑選商品。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記者從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了解到,過去10年,湖南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9.3%。今年前三季度,儘管受到疫情多點散發影響,但湖南接待國內外游客3.16億人次、同比增長2.99%,文旅産業實現了逆勢上揚。
這是11月18日在張家界大庸古城拍攝的湖南省首屆非遺博覽會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成績單的背後,是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被不斷夯實——日趨完善的旅游基礎設施、愈加凸顯的文化賦能作用、對重點文旅項目的大力支持……在本屆旅發大會承辦地張家界,當地圍繞“立標打樣”“辦一次會、興一座城”要求,先後鋪排項目546個,新建一大批旅游、道路、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
謀新思變 推進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
因旅游立市、旅游興市的張家界,秉持“辦會興城”理念,持續加快旅游産品和服務升級提質,緊鑼密鼓推進項目建設。在20日上午舉辦的湖南省旅游産業發展推進會議上,湖南張家界天門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翟寬&&:“旅發大會給我們帶來了好的項目、好的政策,極大鼓舞了旅游從業者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有着近30年從業經歷的湖南民宿主人譚芳最近很忙:參加民宿管家培訓、上茶藝培訓課、向員工們傳授新知識……
“在冬天苦練內功,等春天盡情綻放。”譚芳説,要把握住旅游淡季的時間窗口,抓緊完成民宿軟硬體的提質升級。“我對未來有很多設想,等市場恢復後,新學的技能總能派得上用場。”
11月19日,工作人員在張家界大庸古城非遺街區製作美食。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張家界索溪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唐江告訴記者,2020年至今,公司沒有做“減法”,反倒新開4家門店。“我們的信心來自理性的市場調研和思考,文旅産業在未來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11月18日,在張家界大庸古城舉辦的湖南省首屆非遺博覽會上,工作人員在展示苗族八人鞦韆。新華社記者陳思汗攝
2022中國旅游高峰論壇、湖南省旅游産業發展推進會議、湖南省首屆非遺博覽會、湖南文旅産業投融資大會……首屆湖南旅發大會聚集各方優質資源,積極探索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文旅産業發展的新路徑。
“隨着更科學精準的防疫舉措落地,文旅業將逐步進入復蘇周期。它將激活投資與消費的巨大動力,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強有力抓手。”湖南省旅游景區協會會長鐘飛説。(記者張格、阮周圍、余春生、李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