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1/ 23 20:23:27
來源:新華網

大連劉家村:新鮮!東北長出了南方水果

字體:

  新華社大連1月23日電 題:大連劉家村:新鮮!東北長出了南方水果

  新華社記者郭翔、張博群

  隆冬時節,寒風凜冽,但在大連市旅順口區長城街道劉家村的溫室大棚裏,卻是一番綠意盎然的景象,沉甸甸的木瓜挂滿枝頭,飽滿的火龍果鮮紅奪目,綠皮的甘蔗長勢喜人,儼然一幅“南國風光”。

  水果種植戶王艷華一邊修剪果樹,一邊觀察水果的長勢,經過18年的反覆試驗和品種改良,約30種南方水果在大連落地生根,開始推廣種植。

  2003年王艷華到南方旅遊時偶然嘗到了當地盛産的火龍果,味道香甜可口,比她在東北老家吃的火龍果味道好很多。經過與農戶交流,她發現,即便火龍果的品質再好,一經長途運輸,口感就會大打折扣。

  “怎麼才能讓家鄉的老百姓也吃上新鮮的火龍果呢?”發現了商機,王艷華説幹就幹,當即引進了50棵火龍果苗,在自家大棚裏搞起了種植。

王艷華在採摘火龍果。新華社記者郭翔 攝

  事非經過不知難,由于南北方氣候差異巨大,再加上不懂熱帶水果種植技術,這些火龍果苗在移栽定植後,進入了漫長的緩苗期,4年都沒結一個果。面對全家人的反對,王艷華暗自較勁,“我偏不服輸,一定要把火龍果種出來。”

  不懂技術就一點點學,品種不適應就一點點改良。每到農閒時,當別人都在家“貓冬”,王艷華則奔赴海南,走訪種植大戶,學習種植技術。“當時,許多種植戶不願意把技術過多地教給外人。”王艷華説,為此,她準備了10個問題,請教了10家種植戶,一家問一個,“偷師學藝”。

  憑著這股韌勁兒,王艷華不斷琢磨,對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進行調控,對土壤進行優化,模擬南方的氣候環境。同時,她對不同的火龍果苗進行嫁接培育,改良品種,讓果苗逐漸適應北方大棚內的氣候和土壤。

  經過不斷的改良、淘汰、再改良,到2014年,王艷華的大棚傳出了喜人的消息,她改良優化的火龍果培育成功,一顆顆碩大飽滿的果實鮮嫩欲滴,味道香甜,口感不輸原産地的品種。農業技術人員説,這種火龍果耐寒、耐貧瘠,長勢快,十分適合在北方大棚內種植。

  長年累月的堅持和辛勤勞作的汗水沒有白費。當年,王艷華的火龍果大棚連賣果帶賣苗,不僅收回了這10年來的投入,還小賺了一筆。嘗到了火龍果的甜頭,王艷華想讓更多的南方水果到東北“安家落戶”。2017年,她陸續引進了木瓜、楊桃、香蕉、芒果、枇杷等多個品種,擴大了種植面積,搞起了立體復合種植。

王艷華在觀察木瓜的長勢。新華社記者郭翔 攝

  記者在王艷華的大棚內看到,地面種植的是低矮蔬菜,中層搭在架子上的是火龍果,高層是木瓜、香蕉、百香果。每一個品種少的只有幾棵,多的有幾十棵、上百棵。“品種盡可能多一些,以測試它們的適應能力。”王艷華説。

  目前,約30種南方水果在大連落地生根,這些經過生態種植的有機水果在成熟後發往瀋陽、北京等地。王艷華的大棚每畝地純收益達到10萬元以上,不僅在大連,她在遼寧朝陽、黑龍江哈爾濱等地試驗種植的南方水果也取得了成功。

  “一家富不是富,家家富才是真正富。”如今,王艷華帶領大連當地農民承包了40多棟大棚,按照“孵化器”模式提供種苗和技術,開展特色種植,帶動農民致富。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9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