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着力提升警務系統智能化水平助力城市治理——智慧警務 守護你我-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6 07:33:51
來源:人民日報

多地着力提升警務系統智能化水平助力城市治理——智慧警務 守護你我

字體: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着力建設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警務工作貫穿城市居民生活,是城市治理的重要一環。推動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細化,離不開警務系統的改造升級。本報記者赴多地探訪,看警務系統如何變“聰明”,讓市民生活更舒心、更便捷。

  ——編 者

  湖北仙桃市民在全警通自助機上辦理港澳通行證續簽業務。記者 范昊天攝

  在廣西北海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指揮中心,民輔警在高峰期對全市重點路段進行巡查,通過調控信號燈提升道路通行效率。黃曉榮攝(人民視覺)

  廣東深圳民警在人流密集場所使用警用無人機開展巡邏。張成業攝(人民視覺)

  隨着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推進,警務系統的改造升級正潛移默化地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智慧警務由設想走向實踐,遍及從特殊應急情況到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同時,讓城市更有溫度,也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天自助,群眾辦事更方便

  中午12時50分許,記者走進湖北仙桃市政務服務中心(市民之家),辦事大廳內靜悄悄的。大廳後門處的24小時政務服務自助區,卻是另一幅場景——燈光明亮,幾個前來辦事的市民在一台全警通自助機前打量。

  “‘十一’假期準備去香港玩,提前過來辦理港澳通行證的續簽。”當地市民過爽從公司開車過來辦理業務,雖然正是午休時間,但過爽一點也不慌。

  她走近全警通自助機,在頁面上選擇“&&境業務”中的“港澳通行證簽注”,再將自己需要續簽的港澳通行證插入插卡口,屏幕上彈出“人像比對”界面。過爽將自己的面部對準屏幕中間位置,系統開始智能識別,很快比對成功。

  選擇簽注類型、掃碼繳費、提交申請、輸入手機號……在系統的提示引導下,過爽只動動手指,就逐一完成了業務辦理的全流程。很快,她的港澳通行證從插卡口彈出,上面顯示的簽注有效期已經變更。

  以前申請港澳通行證續簽,需要在辦事大廳的人工窗口辦理,還要等待審核,辦理時間往往與上班時間衝突,有時不得不請假跑過來辦。“現在好了,可以24小時自助辦理,2分鐘就辦好了,真方便!”過爽笑着説。

  “‘上班沒空辦、下班沒處辦’,曾是令不少群眾頭疼的問題。”仙桃市公安局政務服務大隊負責人許學武介紹,聚焦群眾辦事難點、堵點,去年仙桃市公安局在市民之家開通24小時政務服務自助區,全新上線自助設備。全警通自助機辦理身份證換領、補領,駕駛人自助體檢機自動上傳體檢報告……市民無需預約排隊,即可實現戶政、車駕管、&&境等高頻業務“隨時辦、就近辦、快捷辦”。

  自助辦理遇到困難,怎麼辦?辦事群眾可以隨時向在場的工作人員求助。前不久,13歲的周錦研身份證到期了,跟着媽媽來辦理有效期滿換證業務。輸入身份證號、人像比對、拍照……按照機器指引操作,結果到了指紋採集這一步,卻總是顯示指紋比對未通過。

  “你之前沒有錄過指紋,系統識別不出來。”仙桃市公安局優化營商環境辦公室負責人潘靜正在現場幫助市民辦理業務,她領着周錦研來到市民之家的戶政辦證窗口,請工作人員為他拍照,現場採集指紋,很快完成了換領申請。“預計7天左右就能寄送到你填寫的地址。”潘靜告訴周錦研。

  以智能設備為基礎、人工協助為保障,市民辦事更方便、更舒心。近年來,按照湖北省公安廳“數智化賦能城市治理”部署要求,仙桃市公安局以智能化、便捷化、精準化為方向,持續優化群眾辦事流程,實現近300項高頻事項“全程網辦”“在線預約”。

  “鷹眼”護航,交通運轉更高效

  “小孩在車裏一直嘔吐,快喘不上氣了,幫幫我!”

  9月1日上午,廣西北海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指揮中心接到110轉接來的一通緊急求助電話:一名兒童在車內嘔吐不止,情況危急,需要立即送往北海市人民醫院銀灘院區。

  “確認車牌號,馬上啟動‘生命救護綠波’機制!”值班民警羅遠靜當機立斷,調度員迅速與當事人取得&&,確定車輛位置後,指揮中心的大屏幕隨即鎖定追蹤。

  實時監控畫面中,車輛行駛路線一目了然。伴隨着鼠標的點擊,沿途13個路口的信號燈次第切換為綠燈,智慧交通系統在車流中“開出”一條生命通道。

  33公里路程,平時至少需要40分鐘,這一次僅19分鐘便抵達醫院,為孩子的救治贏得了寶貴時間。事後,家長含淚致謝:“如果沒有警察同志的幫助,孩子可能撐不到醫院。”

  鄉鎮道路上,智慧交通系統同樣發揮作用。8月21日,一名臨産孕婦從鄉鎮到北海市人民醫院和平院區,僅用了不到20分鐘,智慧交通系統全程護航,比平常節約了近一半的時間。

  “雖然部分村道沒有信號燈覆蓋,但可以通過電話連線指導車輛納入調控範圍。”值班民警李宜樺&&,北海市智慧交通系統已基本覆蓋市區主幹道,正逐步延伸到更廣泛的城鄉場景。

  “我們目前有50個高空監控點位,單個攝像頭能覆蓋方圓5公里範圍。”北海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應急大隊大隊長陳湘潔介紹,除了“鷹眼”視角的監控,190個聯網智能信號燈組成了城市的“血管”,目前已有22條道路實現“綠波”通行,必要時由指揮中心統一遠程調控。

  這樣的“智慧”不僅限於危急關頭,更體現在日常生活中。8月9日,北海銀灘旅游景區舉辦大型音樂節,3萬人涌入南邊城區,晚高峰時,四川路、浙江路、金海岸大道等主幹道一度車流密集。指揮中心提前研判人流車流,對南往北方向的信號燈進行了優化。散場時,再次調整信號燈,引導車輛分批次有序駛離。

  “進場順暢,散場有序,沒有堵車投訴、剮蹭報案。”轄區大隊路面民警介紹,3萬多人集散一如平常,背後正是智慧交通系統與人工調度的雙重配合。大數據預測、視頻監控和現場執勤的動態聯動,讓活動期間的交通秩序始終在可控範圍內。

  “智慧交通不是冰冷的機器,而是要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陳湘潔&&,科技手段以服務群眾為最終目標,“有時接到被幫助市民的感謝電話,心裏暖洋洋的。”

  空中巡邏,市民生活更安心

  “看到警察的一瞬間,我心裏就踏實了……”9月5日,在廣東深圳市公安局大鵬分局南澳派出所,63歲的被救人員李先生按捺不住激動。

  故事得從前一天説起。

  9月4日晚8時許,南澳派出所傳來警情:轄區居民李先生當天外出後一直&&不上。“擔心出事,得趕緊找到他!”李先生的親友十分着急。

  接到警情,迅速行動。南澳派出所所長張炎紅立馬安排值班民警開展視頻偵查,根據其身份信息,在視頻系統中查找比對,很快找到李先生的行蹤:當天上午10時許,李先生來到南澳街道西涌西貢登山口,進入東西涌海岸線,隨後便消失在樹林裏。

  “東西涌海岸線是一條徒步線路,李先生背着包,乘坐公交車前來,可能是專程來徒步。”張炎紅説,南澳派出所與大鵬分局機訓大隊、南澳街道辦事處等部門&&,第一時間組建救援隊伍,帶上無人機等設備,連夜開展搜救。

  然而,海岸線上山高林密,晚上斷斷續續下着大雨,增加了搜救難度。至次日凌晨3點,尋找無果。綜合研判,救援隊伍決定先撤回山下,天亮後集結更多力量再出發。

  9月5日天一亮,南澳派出所增派一艘救援船,搭載無人機操控員及多名民警,沿着海岸線搜尋。海面風高浪急,救援船隻能和岸邊保持幾百米的距離,利用無人機空中視角對海岸線仔細排查。

  其後,無人機傳回的畫面顯示,大鹿灣沿海岩石灘的一塊礁石上有一個人影。警用無人機低空飛行,近距離拍下照片,確認這就是失聯的李先生。搜救船隨即開往一處風浪較小的海灣,救援人員登上礁石,把李先生接到船上,安全帶回派出所休整。

  “原本想來徒步鍛煉身體,沒想到會迷路。手機沒電了,背包裏的水和乾糧也不多了,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謝謝你們救了我。”李先生向民警連連道謝。

  據張炎紅介紹,礁石灘、密林間等區域手機信號弱,一旦人員走失或被困,很難及時定位,給救援帶來極大難度,“警用無人機視角範圍廣、作戰半徑大、功能擴展性強,成為山地搜救的重要助力。”

  插上“科技之翼”,空中巡邏舉措不斷完善。

  “我們開展常態化空中巡邏,充分運用好無人機,配合涂裝機身和警燈,大大提升了見警率。”深圳市公安局警務航空支隊二大隊大隊長張偉合介紹,每一條巡航線路、途經點位都經過充分考量,對全市重要目標、重點部位及海岸線全覆蓋。同時,還會分時段、路段調整。例如,上下學時段,警用無人機會參與校園值守,夜間則會重點圍繞夜市等夜經濟區域巡邏,最大限度實現防患於未然。(記者 王雲娜 范昊天 李維俊 通訊員黃嫻參與采寫)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