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9月12日表決通過國家公園法,將於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國家公園守護着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産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
這部國家公園法有哪些亮點?能提供哪些有力支撐?一起來了解一下。
“生態保護第一”是國家公園理念之一。契合國家公園這一特性,法律明確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特性和內在規律,對國家公園實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加強國家公園監測網絡體系建設”等一系列安排,努力實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7月22日,藏酋猴在武夷山國家公園腹地桐木村嬉戲。新華社發(邱汝泉攝)
法律規定“國家建立統一規範高效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
“統一”的核心在於實現對自然資源的集中統一管理;“規範”的重點是要求國務院國家公園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建立健全國家公園標準體系;“高效”體現在建立健全相應機制,加強工作協同,實現信息共享。
法律明確鼓勵和支持公眾參與國家公園保護,開展多種形式的自然和生態環境保護教育;生態管護崗位應當優先聘用當地居民;鼓勵面向公眾設立國家公園免費開放日……
法律通過可操作的具體安排,推動公眾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使公眾參與的渠道制度化、常態化。
5月21日,巡護員徐庭友在巡護路上遇到幾隻小川金絲猴,喂金絲猴吃花生。
近年來,當地政府抓住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契機,加大對與大熊貓高度伴生的川金絲猴、雪豹等珍稀物種的保護。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編導:龍泠宇、胡心懿
包裝:熱法伊·熱合滿江、張墨琳
記者:杜笑微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