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愛奇藝訴某短視頻&&侵權勝訴並獲高額賠償,引發各界對打擊盜版的關注。盜版影視作品為何屢禁不止?如何紮緊監管的“籬笆”,有效保護作品版權?
侵權防不勝防
慷他人之慨的盜版,看似免費實則盜取了全行業的利益。“僅僅是長劇集,每年各大&&就損失200億元以上,全行業可以説‘無一倖免’。”中國電視劇製作産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蘇曉告訴記者,若包含電影、微短劇甚至其他領域作品,盜版帶來的損失將更大。
技術的快速發展,導致“播出即盜版”,可謂防不勝防。“相較於過去刻光碟、下資源,依託搜索引擎的海量盜版網站、通過社交&&傳播的網盤資源、在短視頻&&氾濫的影視切條及侵權二次創作,傳播力更強、破壞性更大,治理難度也更高。”優酷法律合規部總經理、虎鯨文娛ESG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冀告訴記者,不僅熱播劇和院線電影,最近熱門的短劇同樣被原封不動照搬至服務器架設在海外的盜版小網站。這種侵權行為嚴重傷害了創作者積極性,更稀釋了優質內容價值,擠佔合法創作者和&&的市場份額。
從事影視版權交易的周疊瑤認為,從國際合作角度看,守護好知識産權才能更好地讓我們的作品走出去,將好作品引進來。“當前,知識産權維權面臨多重困境,大部分盜版網站將服務器架設在海外且未履行ICP備案,難以溯源追究。針對國內&&,即便歷經艱辛贏得官司,判賠金額也常常遠低於作品本身的投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副主任趙精武指出,著作權判賠迄今未系統考量製作成本、知識産權許可費等因素,難以形成有效威懾。
保護充滿挑戰,底線不可退讓。“就短視頻而言,使用長視頻內容的比例、&&是否通過侵權內容獲利、對原作品是否産生負面影響,這些標準都必須厘清。”趙精武告訴記者,近年來,各方不斷增加在知識産權保護方面的投入,類似愛奇藝這樣的高額判賠會越來越多,為類案審理提供了重要參照。
“公正的判決不僅保障了版權方的合法權益,也有助於推動影視行業的健康版權生態建設。”愛奇藝法務相關負責人&&,建立一個健康、良性、可持續的版權環境,雖然漫長且艱辛,卻是全行業共同的目標。
協同治理亂象
面對盜版,需要各方聯手治理。日前,國家版權局聯合多部門啟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2025”專項行動,以視聽作品版權整治、動漫及游戲領域版權整治、計算機軟體版權整治、網絡存儲+傳播領域的版權整治、網絡銷售版權整治、流媒體智能終端版權整治等為重點。
重點作品版權保護預警名單制度的不斷完善,也為各類精品力作提供了“防盜”保障。“近年來,版權保護預警名單效果顯著,我國特色版權保護構成體系逐年豐富,形成了環環相扣的防護網,滋養了共生共贏的生態圈。”中國電視劇製作産業協會會長、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侯鴻亮&&,創作端沒有後顧之憂,精品佳作相繼涌現,用戶體驗越來越好,盜版沒有餘地,行業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共贏的可能越多,盜版的空間越小。從事影視宣傳工作的業內人士認為,合理合規的二創合作和切片宣傳,對劇集宣傳效果很好,尤其是一些投資小、宣發經費少的作品,往往能借此破圈。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編劇武瑤告訴記者,當前不少劇集是“一錘子買賣”,如果能建立更穩定合作機制,短視頻&&、二創製作者與版權方能妥善協商,盜版也就難以滋長。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編劇王麗萍建議,短視頻二次創作應遵守“先授權後使用”的基本原則,在相關部門強化監督與治理的同時“疏堵結合”,既保護知識産權也滿足大眾需求,讓好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獲得更長久的收益。
完善長效機制
儘管打擊盜版不斷取得成效,但隨着盜版方式不斷變化,維權之路依然任重道遠。“相關部門與&&方近年來積極推進知識産權保護取得顯著成效,但盜版成本低、收益高仍是現狀,要讓侵權者知難而退,必須建立長效機制。”中國電視劇製作産業協會青工委對外合作處主任魏經緯説。
“近年來,各類針對盜版的政策法規逐漸完善,盜版方式也在不斷變化。知識産權是文化産業的命脈,治理機制必須與時俱進。”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必須要有釜底抽薪的決心,以長效機制真正保護産業根脈。他建議,不僅要加快推動版權保護立法入刑進程,完善侵權認定標準與刑事追責程序,還要進一步優化綜合治理機制,形成覆蓋&&主體責任、盜版傳播渠道等全鏈條的綜合治理體系。
同時,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全社會對知識産權的保護意識。作為一名教師,武瑤在課堂教學中十分看重知識産權教育,她告訴記者:“正版觀念關乎創作者的尊嚴,這也是職業信念教育的一部分。當前,大眾正版意識仍需提升,這方面教育需要從課堂走向社會。”
蘇曉介紹,當前在各個協會與相關企業攜手維權的同時,有關部門與各方形成合力持續完善各項機制。從影視行業到整個文化産業,從進一步加強監管與治理到提升大眾反盜版意識,守好文化創新的根基,才能在未來結出纍纍碩果。(記者 覃皓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