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話滋補 養肝補腎正當時——專家共同聚焦秋季養生智慧(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0 17:10:00
來源:新華網

秋季話滋補 養肝補腎正當時——專家共同聚焦秋季養生智慧(上)

字體:

  10月20日,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劉海生教授、北京壹路同行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李凱菠做客新華網直播間,以“秋季話滋補,養肝補腎正當時”為主題,從醫學科學與商業消費雙重視角,共同探討秋冬季節科學進補的養生之道,並深入解析傳統滋補食材枸杞的現代價值。

  劉海生從中醫理論與現代醫學結合的角度,闡釋了秋冬進補的科學依據。他指出,秋冬對應自然界“收藏”節律,人體需順應此規律調節陰陽平衡——秋燥易傷陰,需潤補肝血;寒冬將至易損陽,需溫補腎陽,此時正是養肝補腎的黃金期。同時,劉海生詳細列舉了肝血、腎陽不足的典型表現:肝血虧虛常伴隨月經失調、睡眠不佳、眼睛幹澀、腰酸背痛等症狀,腎陽不足則易出現腰膝酸軟、耳鳴乏力、夜尿增多等問題,這些常見的亞健康信號,都提示需及時通過科學方式調理。

  作為藥食同源的經典食材,枸杞成為本次直播的核心話題之一。劉海生介紹,枸杞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本草綱目》進一步明確其功效,2020年《中國藥典》更將寧夏枸杞的成熟果實定為入藥標準,其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之效,可適用於疲乏精虧、耳鳴眩暈、腰膝酸痛、內熱消渴等情況,尤其契合秋冬滋補需求。從現代藥理學來看,枸杞中的多糖、甜菜鹼、類胡蘿蔔素等成分,還能助力抗氧化、提升免疫力,是兼顧安全性與有效性的滋補佳品。

  李凱菠則從市場與消費視角,分析了枸杞成為秋冬滋補首選之一的原因。他&&,現在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食補優於藥補”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枸杞憑藉三大優勢脫穎而出:一是文化認同深厚,千年食用歷史與現代的全民認知普及,讓其擁有廣泛群眾基礎;二是産品形態多元,從傳統乾果到枸杞原漿、枸杞零食、養生膏方等,覆蓋泡水、煲湯、即食等多種場景,適配不同人群需求;三是性價比突出,相比其他,枸杞及相關産品價格親民,且藥食同源屬性可實現長期安全養生,覆蓋全消費層次。

  針對大眾關心的“如何選購高品質枸杞”,李凱菠給出四點建議:一看産地,優先選擇寧夏等具有國家地理標誌的道地産區産品,其紡錘形外觀、尖端發白的特徵是優質象徵;二觀色形,優質枸杞呈暗紅色或深紅偏褐色,表面有自然褶皺,避免顏色過於鮮亮、均勻的硫熏染色産品;三驗手感,乾燥松散、不粘手、不結塊,且皮薄肉厚、籽少有彈性的枸杞品質更佳;四辨氣味口感,天然清甜無刺鼻酸味、硫磺味,嚼後無澀感、無沙粒的為好。他強調,有機認證的枸杞從土壤到生産全程無化肥、農藥、重金屬殘留,是安全滋補的優選。

  在食用方式上,劉海生分享了多個枸杞食療小方:氣血虧虛者可搭配紅棗飲用;長期用電腦者加菊花泡水,能養肝明目;睡眠不佳者煮粥時放枸杞與龍眼,可滋補心陰;早餐打黑豆漿時加入枸杞,能輔助補腎。對於枸杞原漿這類深加工産品,劉教授認為其不僅便捷易吸收,還能保證有效成分攝入量,適合現代快節奏生活人群。

  針對現代人養生誤區,兩位嘉賓一致認為,健康應成為長期的生活方式。劉海生建議:“將枸杞與紅棗、菊花、龍眼等搭配,可靈活調製成食療方,長期堅持方能見效。”李凱菠補充:“養生不在昂貴,而在安全與持續。選擇有機枸杞等高品質食材,讓健康習慣自然融入日常。”

  直播尾聲,劉海生用“秋燥傷陰宜潤補,寒冬護陽需溫養”總結秋冬滋補核心,建議大眾以枸杞為切入點,順應時節調理身體;李凱菠呼籲:“最好的養生是把它變成輕鬆的習慣,讓枸杞成為餐桌上的‘常駐嘉賓’。”

【糾錯】 【責任編輯:蘭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