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百時美施貴寶對中國患者的承諾始終如一。”這份“不變”的背後是百時美施貴寶因時制宜地根據患者的需求主動求“變”。那未來五年什麼會變?“我認為,創新要從‘與時俱進’變成‘領時俱進’。”履新百日,百時美施貴寶中國總經理錢江(Pascal Qian)接受了採訪。
百時美施貴寶(BMS)副總裁、中國總經理 錢江
2025年7月,職業生涯橫跨商業化、研發和醫學事務等多個職能部門,並在多家跨國制藥企業以及中國創新藥企聯拓擔任過高級管理職務的錢江(Pascal Qian)接過百時美施貴寶(BMS)中國的方向盤,正式出任中國區總經理。
履新百日,錢江在接受醫趨勢專訪時開門見山地&&,現在正處於兩個非常關鍵時間節點的交匯期——中國生物醫藥領域創新涌現,産業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百時美施貴寶“中國2030戰略”中局盤點,創新再升級。
從“與時俱進”到“領時俱進”
百時美施貴寶在2020年提出了公司的“中國2030戰略”,體現了其對中國市場的信心與期待,更重要的是以此對中國的醫療健康和創新做出了長期承諾:加速將全球創新産品或適應症引入中國;提升中國患者對其創新藥物的可及性;擴大組織,發展人才;與中國創新生態密切合作,致力於“在中國,為中國,為全球”。
2025年是這一十年戰略的中位年,站在這個時間點看,有哪些至關重要的里程碑?戰略本身又會有哪些升級和調整呢?
過去五年,百時美施貴寶在中國引入了羅特西普、奧扎莫德、氘可來昔替尼、瑪伐凱泰等創新産品,且絕大多數都是相關疾病領域的“同類首創First-In-Class”或“同類最佳Best-In-Class”産品。此外,基於O藥(納武利尤單抗)的免疫腫瘤治療方案也覆蓋了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等中國高發瘤種。
“百時美施貴寶始終關注未被滿足的患者需求。在免疫腫瘤領域,我們通過差異化的布局,從消化道腫瘤突破,到推動治療關口前移,再到堅持‘雙免聯合’探索,致力於讓更多沒有治療藥物或現有治療藥物無法滿足治療需求的患者,能夠獲得創新的治療選擇。”錢江&&。
事實上,這也是百時美施貴寶在免疫腫瘤治療中區別於競品的路徑。其中,“雙免策略”是其重要的差異化標籤。目前,被業界稱為“免疫雙子星”的雙免療法“O+Y組合”(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伊匹木單抗)已在MSI-H /dMMR不可切除或轉移性結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肝癌中被驗證了其獨特的臨床價值。尤其在缺乏治療選擇的瘤種之一——肝癌上,有了非常令人振奮的OS數據,O+Y也因此成為中國首個且目前唯一獲批的肝細胞癌一線雙免療法,這一獲批幾乎與歐盟同步,早於美國。
“獲批只是第一步,創新藥只有到了患者手中,才能體現它真正的價值。過去五年,我們有多款創新産品都在獲批後一年內被納入了國家醫保目錄。”錢江強調。而對於今年在基本醫保目錄之外,國家醫保局首次制定的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他則&&:“我們非常支持國家醫保局正在推動建設的1+3+N體系,也很期待國家能試點性地將基本醫療保險、商業醫療保險和患者援助項目等結合在一起,探索一個更為創新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除了研發和准入,創新合作也是百時美施貴寶‘中國2030戰略’的一個重要支柱。”錢江舉例説,“用於治療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全球首創心肌肌球蛋白抑製劑瑪伐凱泰,因其創新機制在美國摘得了蓋倫獎‘最佳生物技術産品獎’。通過與聯拓的合作,百時美施貴寶獲得了在中國及其他亞洲市場開發和商業化瑪伐凱泰的權利,並在去年一年內在中國完成了獲批、上市和進入醫保。我也因此加入了百時美施貴寶。”
“合作”是錢江加入百時美施貴寶的關鍵詞,更是他布局百時美施貴寶“中國2030戰略”下個五年的關鍵詞之一。在錢江看來,中國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市場,更是一個創新生態系統。中國患者新的治療需求、中國政府對創新政策的持續加碼、中國研究者的臨床研究能力、中國本土創新的高速發展、中國創新醫藥人才的聚集,都將使這個生態系統在全球範圍內體現出越來越重要的價值。
“因此,未來的創新不能只停留在‘與時俱進’,而是要基於不斷演進的創新環境和患者需求‘領時俱進’。”錢江&&,“我們希望能夠在中國生物醫藥的創新生態系統中,與中國的各方夥伴共同合作,引領創新,驅動新的價值。這些價值不僅要滿足中國患者的需求,也要能走出國門,為全球患者創造價值。”
從“與時俱進”到“領時俱進”,一字之改,是時代創新巨變的縮影,也是百時美施貴寶“不變”內核的體現——因時制宜,一切跟着患者的需求走。四十餘年,從未改變。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跨國藥企之一,百時美施貴寶曾為中國患者帶來了許多劃時代的産品,從抗感染的頭孢拉定(先鋒6號)、抗癌化療藥的紫杉醇,到老牌降糖藥二甲雙胍、強效低耐藥抗乙肝病毒藥恩替卡韋等。其也是最早在中國開始向下一代多元化生物制藥企業轉型的跨國藥企之一,原因很簡單——患者的需求“變”了。
“如今的中國已經進入快速老齡化發展期,患者的治療需求和四十年前甚至十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是,我們對中國患者的承諾和深耕中國市場的戰略定位始終如一。”錢江&&,“我們始終致力於將更多創新産品更快地惠及更多患者。中國是百時美施貴寶兩大 Moonshot市場之一。這一戰略定位充分反映了我們對中國創新機遇的重視,以及對‘根植中國,源於中國’創新的信心。”
從“成績”到“價值”
對於反復提及的“價值”,錢江給出了他的詮釋:“百時美施貴寶在‘中國2030戰略’制定之初,就提出中國將是全球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五年後的今天,我認為,這個增長引擎的內涵已經開始更新換代,我們必須從單純地追求商業成績轉向更多地創造價值。”
什麼是成績?什麼是價值?
“成績更多地是以商業目標為驅動的,無論是研發還是商業化,都是數字上的貢獻。比如,在全球臨床研究中貢獻了多少病例,遞交NDAs/BLAs(新藥/生物製品許可申請)在多少時間內完成,銷售業績如何等等。‘價值’則體現在未來的産品管線上,能否改變中國、乃至於全球的治療格局,對相關疾病領域能否産生從診到治的全鏈條影響。”
據了解,目前,百時美施貴寶的産品管線從廣度上來説,正處於其歷史上最為豐富的時期,在腫瘤學、血液學、免疫學、心血管和神經科學領域,擁有業內多元化程度領先的研發管線;並在核心治療模態上具有深厚的專長,擁有包括靶向蛋白質降解、放射性藥物和細胞療法三種具有差異化優勢的治療模態。從深度上來説,百時美施貴寶專注於提升藥物的臨床價值,致力於研發具備新機制、新靶點、新結構的創新藥物,並積極探索其在多種疾病中的作用。
除了自主研發,錢江還分享了通過BD(業務發展)合作産出的價值。“隨着越來越多的創新機遇出現在中國生物醫藥産業圈的方方面面,創新合作在百時美施貴寶‘中國2030戰略’中的分量也正在逐漸加重。除了繼續與全球同步開展臨床研究,加速引入全球創新産品,我們也會聚焦早期藥物發現和BD,通過資源投入,以‘雙向賦能’實現更多的‘雙向創新’。”
在百時美施貴寶與中國生物制藥企業的一系列合作中,最受矚目的無疑就是其與SystImmune關於雙特異性抗體藥物偶聯物(ADC)“BL-B01D1”的高達84億美元的重磅合作。這是近年來中國創新藥生態中“燈塔級”的合作之一,將過去簡單的“買斷式 License-out”升級為共同開發+共擔成本+利潤分成。這一合作的開始也代表着跨國藥企(MNC)對中國 biotech的評估邏輯發生了根本轉變。
錢江對此的看法是:“作為研發能力與商業化能力之後,驅動公司增長的第三大核心能力,BD合作正在成為生物制藥企業豐富創新管線的重要方式。對於百時美施貴寶來説,在整個藥物開發的生態系統中,相較於藥物從哪來,滿足患者的需求更為重要。因此,在評估和選擇戰略合作時,我們主要會從‘戰略、創新和價值’三個方面考量。換而言之就是,合作是否聚焦在我們的核心疾病領域,合作夥伴是否具備強大的科學實力、合作的創新資産是否有潛力成為某個治療領域的同類首個FIC或同類最佳BIC,以及能否滿足巨大且尚未被滿足的患者需求並為患者帶來長期價值。”
結語
基於對一線的深刻理解,錢江作為百時美施貴寶中國的新任掌舵手,深知“團隊和團隊的執行能力”才是公司戰略行穩致遠的壓艙石。
因此,他在中國團隊的建設上也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並於今年在公司核心疾病領域啟動了“百人擴招”。“我們需要持續提升整個團隊的能力,建立起既對中國市場有深刻了解,又具備全球視野的‘T型’人才梯隊。”錢江表達了其對團隊的期許,“T型人才的橫向是具備跨領域的溝通、認知和學習能力,縱向是具備在自身專業領域的專業性和創新能力。T型人才的團隊合作,形成‘π’效應,共同‘創至新,合致遠’。”
對中國人才和中國創新的看重和投入,或許正是百時美施貴寶(BMS)下一個五年,抓住中國機遇,實現創新“領時俱進”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