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30日電(記者趙海軍)金秋九月,媯水鎏金。9月29日,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政府與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系統性項目交付模式(SPD)為核心抓手,共同推進延慶智能建造産業創新示範區建設。這場簽約不僅標誌着延慶在“綠色低碳美麗城市”現代化發展路徑中邁入數字化、智能化新階段,更為全國建築産業智能化升級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延慶樣板”,奏響了政企協同推動建築業變革的新篇章。
右:延慶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曾勃 左:廣聯達高級副總裁劉謙
政企簽約聯動 共啟延慶SPD實踐
延慶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曾勃致辭
作為首都生態涵養區與無人駕駛航空示範區,延慶區始終以科技創新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簽約儀式上,延慶區黨組成員、副區長曾勃在致辭中明確了此次合作的戰略意義:“延慶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牢記‘延慶是屬於未來的’重要囑託,而智能建造的綠色、低碳、高效屬性,與延慶生態優先的城市基因高度契合。此次與廣聯達攜手,正是要通過科技賦能培育智能建造新質生産力,打造宜居城市、美麗城市的延慶標杆。”
這份底氣,源於延慶獨特的&&優勢。“長城、世園、冬奧”三張金名片,不僅讓延慶積累了國際展會運營、遺産保護、生態治理等豐富經驗,更搭建起智能建造技術研發、測試與示範的“天然實驗室”。此次合作中,雙方創新性地將審批流程與工程項目拆解分步、同步推進,從政策與技術雙層面打破協作壁壘——這種“最小交疊實現最大組合”的思路,正是SPD模式落地的關鍵前提。
三維體系賦能 解碼SPD模式要義
廣聯達董事長、總裁袁正剛致辭
“把系統性項目交付模式(SPD)從創新示範推向應用推廣的重任交給廣聯達,是信任,更是期許。”廣聯達董事長、總裁袁正剛的話語中滿含責任與信心。作為建築信息化領域的領軍企業,廣聯達已在西安大廈、廣州大廈兩個自建項目中完成實踐——將“圖紙”轉化為“模型”,把“建造”升級為“智造”,為SPD模式積累了成熟經驗。此次回歸首都,廣聯達將延慶項目定位為“SPD3.0首航地”,計劃通過“三個一”工程推動模式落地:構建一套可複製的SPD理論與實踐方法,打造一座以新質生産力、新生産關係、新産業生態為特徵的示範區,培育一條覆蓋建築産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鏈條。
究竟何為SPD模式?廣聯達副總裁、數字建築研究院院長劉剛在主題演講中給出了清晰解讀:“SPD模式以全過程一體化數字孿生&&為底座,以系統性價值交付為導向。通過集成管理、作業模式與智能建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實現‘最大化滿足客戶需求、全過程系統性最優、高品質交付’三大目標,核心涵蓋價值、管理、技術三大體系。”
在價值體系層面,SPD模式打破了傳統建築“重實體、輕價值”的局限——不再追求單一環節的成本最低或節能最優,而是從全生命周期視角統籌建築的功能、性能與經濟性。以廣州大廈實踐為例,通過圍繞使用場景匹配空調、新風系統的運行策略,建築環境舒適度達標率近90%,年均能耗節約10%,設備故障響應時間縮短62%,成本在精細化管控基礎上再降3.2%,用實際效果印證了“系統性最優”的價值。
技術體系則聚焦智能建造技術的協同應用:從基於國産BIM技術的全專業協同設計,到數字孿生驅動的精益建造,再到人機協同的智能裝備作業,SPD模式實現了“虛擬建造”與“實體建造”的數字孿生。例如,在設計階段,通過BIM模型與成本、施工方案的提前打通,可避免後期返工浪費;在建造階段,智能塔機、建築機器人等裝備的應用,能大幅提升施工效率與安全水平;在運維階段,數字孿生&&可實時監測建築能耗、設備狀態,實現智慧化管理。
而管理體系的創新,更是SPD模式重構建築業生産關係的關鍵。廣聯達副總裁、業務架構部總經理楊瑋以延慶數字建築産業基地項目(總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涵蓋辦公、公寓、會議培訓等多元業態)為例,詳解了落地路徑:“我們將建築拆解為240種專業功能、70余種空間單元,為每個功能單元建立‘需求-功能-性能’的映射體系,讓設計、造價、施工、運維等各方圍繞統一的‘作業對象’協同。同時,通過靈活的合約模式與集成化項目團隊,打破傳統分段責任框架,推動‘責任本位’向‘項目本位’轉變。”
分階專家護航 築牢智能建造根基
確保合作高效落地,延慶區還組建了一支“頂配”專家智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丁烈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總工程師王鐵宏、中國建築集團首席專家李雲貴、清華大學教授馬智亮、同濟大學教授王廣斌等十余位行業權威加盟,為示範區建設提供戰略諮詢與技術指導。
簽約現場,副區長曾勃為專家團隊頒發聘書,各方圍繞SPD模式價值目標、實施難點、技術創新方向展開深入研討。“SPD模式通過整合行業資源,突破治理、管理與建造模式創新,將培育建築業新質生産力,重塑生産關係,為中國建造2035戰略提供前瞻性探索。”專家們的共識,為此次合作注入了更強信心。
根據規劃,雙方將分三階段推進示範區建設:第一階段以廣聯達數字建築産業基地為試點,打造首批SPD標杆項目,驗證模式可行性;第二階段在延慶中關村科技園等區域實現SPD規模化應用,形成産業集聚效應;第三階段構建覆蓋延慶全域的智能建造體系,輸出“延慶方案”,推動智能建造與低空技術、體育科技、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等本地特色産業融合,催生新業態、新模式。
“長城巍峨,因磚石相依;未來城市,因數字互聯。”袁正剛的話語,道出了此次合作的深遠願景。隨着SPD模式在延慶的落地生根,這座承載着冬奧精神與生態使命的城市,正以科技創新為筆,在長城腳下、媯水河畔描繪智能建造的未來圖景。未來,延慶智能建造産業創新示範區將不僅是技術研發與應用的高地,更將成為政企協同、校地合作的典範,為全國建築産業智能化轉型提供“延慶經驗”,為中國式現代化城市建設貢獻“延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