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9日電(記者趙海軍)第二十三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將於9月25日在銀川拉開帷幕,2200多家參展企業、34個地方展團在寧夏平原的秋光中,向世界展示中國綠色食品産業的蓬勃生機。這場由農業農村部批准、以“綠色食品 提振消費”為主題的行業盛會,不僅是綠色農業發展成果的集中亮相,更預示着一個以品質為核心、以溯源為支撐的食品消費新時代的到來。在這一進程中,新華網“溯源中國”項目所構建的技術賦能與品牌信任體系,正成為綠色食品産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
綠色食品的“可為”之基,在於標準化生産體系的全面構建。本屆綠博會特別設置“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産基地發布會”,將農業生産的“標準話語權”置於核心位置。從寧夏平原的優質糧食到全國各地的農林産品、畜禽水産,綠博會展示的初級、初加工及深加工全品類産品,覆蓋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完整産業鏈。這種標準化建設絕非簡單的技術規範,而是通過“人—地—品—標”的全要素管控,重塑農業生産邏輯。正如“溯源中國”在五常大米産業中的實踐,通過區塊鏈技術將農戶、水田的數據上鏈,實現從種植到銷售的全程可追溯,讓每一粒米都擁有“數字身份證”。綠博會的標準化基地與“溯源中國”的技術手段形成完美呼應,為綠色食品築牢了品質根基。
綠色食品的“可為”之道,在於信任價值的市場化轉化。綠博會創新性地搭建“展商同&”交易模式,邀請境內外大型連鎖超市、農産品批發市場、集團採購單位等專業買家參會,本質上是為優質綠色食品構建高效的信任傳遞通道。在消費升級的今天,消費者對“舌尖上的安全”需求日益迫切,而“溯源中國”通過“科技+傳媒+産業”的融合模式,恰好破解了傳統農産品“優質不優價”的困境。贛南臍橙通過入駐溯源中國區塊鏈雲&&,7萬餘經營主體實現全流程溯源,不僅有效防偽,更通過新華網的權威傳播提升品牌價值,使“好果上橙鏈,好吃看得見”成為市場共識。綠博會的2200多家參展企業與“溯源中國”服務的千余家品牌,共同證明:當品質可追溯、信任可量化,綠色食品就能贏得市場溢價。
綠色食品的“可為”之遠,在於區域特色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寧夏作為本屆綠博會的東道主,其“塞上江南”的農業優勢正通過綠色食品産業煥發新活力。這裡地處西北與華北的連接要地,平原水資源豐富,優質糧、果蔬、畜牧等産業久負盛名,正是綠色食品的天然搖籃。而“溯源中國”的數字生態,為這樣的區域特色産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數字技術讓區域農産品的品質故事跨越地理阻隔,直達消費者心智。綠博會期間舉辦的各省綠色食品專業推介會,與“溯源中國”的可信品牌測評體系形成聯動,必將推動更多像寧夏瓜果這樣的區域特産,完成從土特産到國潮品牌的華麗轉身。
從綠博會的標準化實踐到“溯源中國”的技術創新,中國綠色食品産業正在書寫“品質革命”的新篇章。當農業農村部的政策引導、企業的品質堅守與媒體的技術賦能形成合力,綠色食品不僅是消費升級的選擇,更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質量強國的基石。在銀川綠博會的展廳裏,每一份參展産品都承載着“從土地到餐桌”的信任承諾;在“溯源中國”的數字&&上,每一次掃碼查詢都見證着消費信任的重建。這正是綠色食品産業的“可為”之處——它讓優質農産品獲得應有的價值尊重,讓消費者重拾“放心消費”的信心,更讓中國農業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步履堅定。
綠色食品,既是産業升級的方向,也是生活方式的選擇。在政策紅利、技術賦能與市場需求的多重驅動下,這個關乎國計民生的朝陽産業,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正如銀川綠博會所昭示的,當綠色成為農業的底色,當溯源構建起信任的橋梁,中國食品産業的未來,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