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業化媒體調研行”陜西站情況介紹會現場
新華網西安8月28日電(趙海軍)8月26日起,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開展為期4天的“新型工業化媒體調研行”陜西站採訪活動。作為“信息通信業賦能新型工業化”的重要一站,調研采風旨在全面展現陜西在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5G創新應用、工業互聯網、算力等領域的高質量發展亮點與成果,為全國新型工業化建設提煉可複製、可推廣的“陜西經驗”。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陜西省相關部門、各地市及重點企業代表與央媒、省市重點媒體記者齊聚陜西,共同開啟這場聚焦數字賦能、見證産業變革的調研之旅。
錨定方向:信息通信業賦能新型工業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孫姬在8月27日舉行的情況介紹會上,就全國信息通信業發展情況作了介紹。她&&,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動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取得三方面顯著成效:
在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上,實現“四個升級”:覆蓋完善與性能領先同步推進,截至7月底,全國建成5G基站459.8萬個,千兆網絡能力端口超3053萬個,陜西10個項目入選全國萬兆光網試點;算網融合與高效敏捷協同發展,截至6月底,全國在用算力中心達1085萬標準機架,智能算力規模788EFLOPS,算力網絡時延控製成效顯著;資源共享與綠色節能深度落地,新建鐵塔共享率85%,5G異網漫游減少重復投資;城鄉一體與內外暢聯全面覆蓋,農村行政村“村村通寬帶”、90%以上通5G。陜西省行政村的5G通達率超98%。
在信息通信技術産業實力提升上,呈現“三個新”:關鍵技術實現新突破,5G標準必要專利全球佔比42%,重點産業取得新成果,人工智能等領域加快布局;行業企業展現新活力,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躋身國際一流運營商,18.65萬家企業獲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外資電信企業超2600家。
在信息通信賦能千行百業上,做到“三個進一步”: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5G、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推動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研製周期縮短近30%;産業基礎進一步夯實,部署5G行業虛擬專網6.4萬個,建成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超340家;應用場景進一步深化,5G融入86個國民經濟大類,案例超13.8萬個,工業領域5G工廠平均産能提升19.6%,交通、文旅、農業等領域應用多點開花。孫姬&&,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持續統籌“建、用、研”,鞏固行業領先地位,為新型工業化提供更強支撐。
深耕三秦:築牢數字底座 助力産業轉型
陜西省通信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林棟與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劉波,分別從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數實融合應用及數字産業發展角度,介紹陜西實踐成果。
李林棟指出,陜西始終以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石,以賦能新型工業化為核心,取得三方面成效:
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躍升:建立跨部門協同機制,&&49個政策文件,推動解決基站選址、公共資源開放等難題,連續6年為行業爭取電費優惠超4億元;全行業梳理148個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總投資769億元,截至7月,建成5G基站13.4萬個,行政村5G覆蓋率超99.3%,8個城市創成國家千兆城市,物聯網終端數達9388.5萬戶,位居西部前列。
數實融合應用深化拓展:&&5G規模化應用“揚帆”行動升級方案,培育327個“5G+”融合應用項目,70個項目獲全國獎項;建成4個工業互聯網二級節點,帶動854家企業“上雲”,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達1.4萬億元,佔GDP比重超40%,法士特“5G全連接工廠”生産效率提升70%,大唐不夜城“5G+AR盛唐體驗”年接待游客超7000萬人次。
普惠服務支撐鄉村振興:連續10年推進電信普遍服務,累計爭取中央補助12.44億元,實現1.7萬個行政村光纖及4G網絡全覆蓋,當前第11批203個基站項目正全面推進,“雙千兆”網絡加速向農村延伸,精準降費惠及34.8萬戶農村家庭,直播電商、智慧農業等新業態蓬勃發展。
劉波則聚焦陜西數字産業發展,介紹四大舉措:
——完善政策規劃體系,推動&&《陜西省大數據條例》,制定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專項規劃及實施方案,實施“四大行動”“五大工程”。
——強化數字技術攻關,建成1個國家級、9個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2個中試&&入圍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培育名單,推動20余個細分領域行業大模型研發。
——壯大産業鏈群,支持10條重點數字産業鏈發展,1-6月機器人、光子産業鏈分別增長22.88%、17.2%;培育隆基綠能、鉑力特等領軍企業,形成光伏(産值超1500億元)、光子等優勢産業集群。
——深化産業合作,打造基地、研究院、創新中心、基金等“十位一體”産業生態,舉辦中國産業轉移發展對接等活動,促進交流合作。下一步,陜西將編制“十五五”數字産業規劃,培育核心與新興産業集群,做強數字經濟。
地市實踐:多市創新突破 打造區域發展標杆
西安市、漢中市、咸陽市、寶雞市相關負責人分別介紹了本地信息通信業賦能新型工業化的特色實踐,展現陜西各地市差異化發展亮點。
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二級巡視員孫遠昆介紹,西安錨定“六個打造”目標,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一是推動製造業鏈式發展,&&9個重點産業鏈能力提升方案。二是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布多項政策,建立“鏈式轉型企業庫”,推動陜汽集團等龍頭企業帶動97家中小企業協同轉型;構建工業互聯網産業生態資源池,開展78家規上企業診斷服務,“西安工業雲&&”上線180款SaaS産品,1096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三是加快數實融合,印發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服務業支持跨境電商、數字貿易,農業建成“空-天-地”農情監管&&,文旅打造《雁塔流光》AR秀等沉浸式體驗,西安數字內容産業研究院吸引31家企業入駐。四是強化基建,優化基礎網絡建設環境,推進算力基建,政務雲整體資源達5.5萬核,年底將實現30P智算算力供給,打造統一算力調度&&納管15000PFlops資源。
漢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宋旭&&,漢中作為此次調研農村及偏遠地區通信建設成效的重點區域,依託電信普遍服務十年建設成果,實現行政村5G高覆蓋率,推動“慧種地”“電商達人”等新業態涌現,讓農村群眾享受“指尖上的幸福”。後續調研將深入秦嶺山區農村,實地考察通信基礎設施給當地生産生活帶來的變革,展現漢中在城鄉通信均衡發展、數字賦能鄉村振興中的紮實成效。
咸陽市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呼鵬分享“數字咸陽”建設經驗:一是夯實數字基建,構建量子加密萬兆光網及5G政務專網,建成5G基站11757個、萬兆端口8.1萬個,投用2個算力中心(總算力300P),開展“信號升格”優化重點場所覆蓋。二是推動産業轉型,入選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成立服務聯盟,建設區域促進中心,152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貫標,發布《5G全連接工廠建設指南》,打造全省首個“萬兆園區”(咸陽高新區裝備製造産業園),端到端時延小於1毫秒,效率提升300%。三是深化場景應用,政務服務實現“兩網融合”“一網通辦”,打造“愛咸陽”政務便民服務&&;長慶石化、彬長小莊煤業等企業落地標杆項目,杜克普服裝訂單交付期由30天縮減至7天,智慧醫療實現影像互認,智慧文旅推廣虛實交互體驗,智慧養老服務17萬老人。
寶雞市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袁瑞介紹,寶雞聚焦“五個維度”推進發展:一是規劃引領,編制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建立“1+2+5”工作機制,&&多項政策簡化審批。二是夯實底座,創成國家千兆城市,建成5G基站8344個,行政村5G覆蓋率94.3%;開展“信號升格”覆蓋重點場景,落地全國首家市級視覺超算中心(AI算力100P),啟動寶雞數據中心項目(投運後1200機架、105P算力);開通全省首條5G-A低空配送航線,打造低空示範基地。三是融合創新,工業領域多個項目獲全國獎項,構建“1+N+X”工業互聯網&&(入駐4100家企業);農業推廣20個智慧園區,政務雲匯集多個信息系統。四是普惠共享,完成2024年電信普遍服務項目初驗,推進數字鄉村試點,整治空中線纜434處。五是應急保障,去年“7.16”暴雨實現基站搶通率100%,今年已開展10次應急演練,修訂通信保障應急預案。
多方協同:凝心聚力 書寫數字賦能新答卷
“新型工業化媒體調研行”陜西站活動,不僅全面展現了陜西信息通信業從基礎設施到産業應用、從城市到農村的高質量發展成果,而且凸顯了信息通信技術作為新型工業化“加速器”的關鍵作用。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統籌部署,到陜西省的政策支撐,再到各地市的創新實踐,政企研媒多方協同,共同勾勒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生動圖景。
調研團深入一線,走進工廠、走進園區,走進農村,近距離感受5G、工業互聯網、算力基礎設施給工業、文旅、農業帶來的變革。“陜西經驗”將進一步提煉推廣,為全國新型工業化建設注入更多“陜西力量”,而三秦大地也將持續以信息通信業為支撐,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穩步前行,書寫更多數字賦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