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東風勁吹。“天工”,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之一。
機器人“跑馬”,不再是天方夜譚。隨着“具身天工 Ultra”在全球首次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上率先撞線,最近又在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加冕“百米飛人”,人形機器人産業發展踏出從實驗室邁向千行百業的堅實一步。


點讚、驚嘆奔涌而至,誰能想到,這位冠軍選手從蹣跚學步到健步如飛,用時不到1年。它的締造者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成立也不到兩載。“天工”何以跑得快,又將如何跑向未來?

建造一台能夠快速奔跑的人形機器人,獲得機器人馬拉松比賽冠軍,研發全球首個一腦多能、一腦多機的“慧思開物”&&……工程師們攻克一個個難關,向着自己的目標和理想進發。

2024年10月,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正式掛牌“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雖然是企業,但發展不只為自己,更要為大家。
數據集是具身智能訓練的“原料”,是業內重要的競爭“壁壘”。但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已將大規模多構型智能機器人數據集和測評基準“RoboMIND”全面對外開源。從拿個杯子到揮手示意,再到擬人奔跑,數據集的開源實現了人形機器人“數據包”的開放共享,其他企業可以此為“基底”,開發面向行業需求更垂直、功能更有特色的機器人。

萬集慧思以開物,這是“天工”誕生的初心,也是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肩負的使命。

記者:劉洋、郭宇靖、張驍
配音:王帥龍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周亦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