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首屆西部低空經濟博覽會在重慶市梁平區召開。開幕式上發布了2025新華網“飛閱中國”低空經濟十大創新案例,青島市嶗山區全域低空智能感知&&以其破局政務管理的創新實踐,榮登全國十大標杆案例之列。
當日下午的産業發展大會上,青島市嶗山區電子政務和大數據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林海向全國同行系統解碼這份“嶗山方案”。
破局:從“飛手單幹”到“空天一體”的智慧躍升
“傳統無人機應用常陷入‘飛手+單機’的孤島模式,成本高、協同難、效率低。”林海&&,嶗山區的破局之道,是構建一套顛覆性的“1+2+4+N”低空政務治理體系。
這一體系以1套智能基礎設施為筋骨:44個無人值守分佈式機場如神經節點般覆蓋全域,2架垂起固定翼無人機穿透信號盲區,機動保障車隨時響應突發需求。2個智能&&賦予系統“最強大腦”:飛行管控&&讓無人機調度如“政務版滴滴”,一鍵定制、自動執行;飛行協同&&打通空域壁壘,破解了長期困擾行業的空域協調難題。
“我們不僅讓無人機飛起來,更讓數據活起來。”林海強調。
實戰:N個場景打造城市治理“透視眼”
這套系統絕非“空中樓閣”。林海介紹,如今無人機自動巡航,項目進展盡收眼底,形成“重點項目調度一張圖”,為決策裝上“天眼”。&&已累計飛行超過3600小時,里程近58000公里,執行任務1700余次,衍生出揚塵防治、古樹名木保護、防汛應急等十余張智慧“作戰圖”,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治理透視眼”。
作為“數字政府新基座”,嶗山方案的價值遠超工具層面。“它集約化構建了統一的低空感知能力支撐&&。”林海&&,“打破多個部門的數據藩籬,避免了重復建設,節省的是財政資金,提升的是治理效能。”
空域精細化管理、通感一體化設施建設、AI深度應用仍是亟待突破的方向。林海&&,嶗山將持續完善基礎設施,拓展“低空+”政務應用邊界,匯聚産業力量,全力打造全國低空經濟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