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5日電(趙海軍)春節期間,科技界最熱的新聞,莫過於DeepSeek開發的人工智能助手在全球範圍內掀起熱潮。作為AI領域的璀璨明珠,大模型正引領我們步入一個充滿無限想象與可能的新時代。中國AI大模型在技術的浪潮中破浪前行,眾多高質量模型正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大模型是AI領域的巔峰之作,它們以十億到數千億的參數量構建而成,通過海量數據的訓練,學習到了複雜的模式和特徵,從而擁有了更為強大的泛化能力。這些大模型在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領域展現出了非凡的實力,為人類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與高效。
2022年11月,ChatGPT的橫空出世,對全球AI産業産生了深遠影響,被視為一次重大突破。與傳統模型不同,ChatGPT構建了一個大一統的模型架構,能夠基於互聯網上的海量語料進行訓練,融合併處理多種任務。這一創新激發了國內AI領域的熱烈反響,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在內的眾多機構紛紛投入資源,緊急攻關,致力於研發自己的大模型。
2023年,更是被譽為“大模型元年”:6月28日,中國聯通在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期間發布了“鴻湖圖文大模型1.0”;7月6日,中國電信數字智能科技分公司在上海舉辦的2023世界AI大會上正式發布了TeleChat大語言模型;10月12日,中國移動在2023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主論壇上發布了九天•眾擎基座大模型……百度文心一言、華為盤古大模型3.0、阿里巴巴通義千問、騰訊混元大模型等一大批大模型的問世,使得中國AI大模型産業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局面。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機遇和挑戰總是並存。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團)四川有限公司通過走訪AI大模型上市公司,聯合編制的《2024AI大模型行業調查研究報告》,總結出了行業發展面臨的三大挑戰:
其一,算力資源短缺且成本高昂。隨着模型參數規模的不斷擴大,訓練和應用所需的算力資源也在不斷增加,導致成本和能源消耗持續攀升。
其二,高質量訓練數據集質量不高。國內的AI大模型數據主要來源於互聯網、電商、社交和搜索等渠道,存在數據類型不全面、信息可信度不高等問題。
其三,技術應用轉化的商業化落地存在滯後現象。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往往側重於理論探索和技術突破,缺乏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企業雖然具備較強的工程實現能力,但在前沿技術研發上的投入相對有限,導致研發支出與商業應用回報之間存在較大差距。
儘管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AI大模型作為推動各行各業智能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其發展前景依然廣闊。國內大模型産業已經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逐漸形成從基礎研究到應用落地的完整産業鏈,不僅在技術上逐步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在多個應用場景中展現出獨特優勢。
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不斷深化,AI大模型必將在未來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AI大模型將賦能更多行業,創造更多可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