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內蒙古烏蘭浩特市:“合”力興農 激活鄉村産業動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22 11:11:31
來源:新華網

新春走基層|內蒙古烏蘭浩特市:“合”力興農 激活鄉村産業動能

字體:

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21日電(記者恩浩)“去年水稻收割不久後就被合作社收購了,這幾天正在統計訂單農戶需要的水稻種子數量,我想今年再種200畝水稻,大概得預訂2000斤稻種。”説起參與合作社訂單種植的好處,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水稻種植戶王旭東樂得合不攏嘴。

王旭東所在的合作社是烏蘭浩特市明武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它採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通過與農戶簽訂單,秋收時直接到農戶家收購,既解決了農戶銷售的後顧之憂,又推動了全鎮稻米種植産業增産增收。

圖為工人在烏蘭浩特市明武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車間內工作。新華社發(梁子晶 攝)

“過去,分散的農戶面對如何種、如何賣等難題,往往力不從心。如今,我們將分散的農戶凝聚起來,以入股形式發展訂單農業。”烏蘭浩特市明武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理曾慶春説,在耕種前,合作社會精心挑選適宜本地生長環境的優質稻種,分發給農戶。“種植全程提供統一技術指導、技能培訓、播種、管理和收割的‘五個統一化’服務。”

通過“化零為整”,合作社不僅解決了農戶技術難題,還整合資源,為農戶爭取到優惠的信貸政策,並憑藉與多家企業簽訂的訂單,以高於市場均價的保護價統一收購水稻,為農戶收益兜底。截至目前,烏蘭浩特市通過合作社聯農帶農,有效解決了2000余戶農戶面臨的技術、資金、市場等難題,訂單面積達2萬餘畝,每畝增收至少100元,讓農戶切實感受到合作社帶來的實惠。

圖為呼斯勒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的烘乾及倉儲設施。新華社發(王曉圓 攝)

糧食收儲,關乎農戶一年的辛勤成果。烏蘭浩特市依託專業合作社開展代清理、代檢測、代烘乾、代存儲、代銷售的糧食收儲“五代”服務。

在斯力很現代農業園區向陽村呼斯勒農牧業專業合作社,機器隆隆作響,糧食被送入烘乾機。種植戶孫海濤站在一旁,難掩喜悅:“以前收糧最怕陰雨天,糧食一旦受潮發黴,損失慘重。現在通過‘代烘乾’服務,每斤糧食還能多賣一毛錢。”孫海濤給我們算了筆賬,他家今年種了80畝地,靠烘乾這項服務直接增收近1萬元。

“五代”服務,不僅解除了農戶糧食收儲的後顧之憂,實現節糧減損,還顯著提升了糧食附加值。2024年,這項服務已輻射烏蘭浩特市500余戶農戶,惠及1.3萬餘畝耕地,平均每戶增收最高達2萬元,已成為烏蘭浩特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圖為蒙雀養殖專業合作社社員在製作羽毛工藝品。新華社發(王天琪 攝)

除了傳統農業種植,特色養殖産業在合作社帶動下同樣生機勃勃。走進烏蘭浩特市蒙雀養殖專業合作社,精美的孔雀羽毛頭飾、胸針、耳環、粘貼畫等工藝品琳瑯滿目,不少顧客正在選購。在培訓教室,一場孔雀羽毛工藝品製作培訓也正在進行。

據了解,蒙雀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展的技能培訓已惠及3400人次,其中包括700名殘疾人,輻射至全盟3個旗市、27個嘎查村和社區。培訓後,590人取得工匠技能證書,其中200餘人成立蒙雀合作社家庭工作室,承接羽毛飾品代加工。“合作社免費提供原材料,簽訂協議回收成品、統一銷售。”蒙雀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海燕説,如今,合作社發展勢頭迅猛,年營業額達300萬元,參與農戶的增收渠道也被拓寬,社員每年分紅從1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

【糾錯】 【責任編輯: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