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轉型打開房地産新賽道-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3 09:19:35
來源:經濟日報

數智轉型打開房地産新賽道

字體:

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中建一局展&工作人員介紹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使用附着式升降&&和外墻噴塗機器人的施工方案模型。新華社記者 李 鑫攝

  建築業、房地産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其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不僅關乎行業自身可持續發展,對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同樣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建築業、房地産業正處於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期,亟需加大力度、凝聚共識,探尋與新質生産力相適應的新發展模式。

  構建智能建造體系

  智能建造是建築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我國在北京、深圳、蘇州、長沙等24個城市開展智能建造試點,通過拓展試點工程應用場景、探索培育智能建造新産業等方式,讓這一新型建築方式加快落地應用,為建築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發揮了示範作用。

  智能建造關鍵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不斷加快。北京在BIM軟體研發、智能生産線、智能施工裝備等領域組織開展科技攻關,實現自主可控軟體&&、部品部件智能生産線、數控滑模等11項智能建造技術創新成果落地。此外,青島支持企業轉化科技研發成果,落地應用住宅施工機器人系統;合肥的鐵路軌道無人智能監測系統等3套技術成果,通過省級首&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武漢近5年共有181項智能建造相關專利獲得授權。

  智能建造相關技術標準陸續&&。重慶、四川聯合發布《川渝地區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建築機器人與智能施工裝備選用目錄》,明確40餘款建築機器人的適用場景和應用要點,指導川渝地區建築業企業推廣應用建築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裝備。北京、天津、河北共同編制發布《建築工程智能建造技術規程》,引導京津冀三地智能建造技術發展,為提高京津冀地區智能建造標準化應用水平提供支撐。

  智能建造産業體系加快構建。在産業鏈構建方面,武漢、深圳、佛山建立産業鏈工作機制,加速上下游企業聚集融合。比如,佛山持續培育發展建築機器人應用示範區,以1家“鏈主”龍頭企業,3家建築機器人應用企業,8家建築機器人産業協同企業組成産業集群,牽動上下游超20多家建築機器人研發、生産配套、培訓、應用企業,2024年共完成銷售額超5000萬元。在新興産業培育方面,重慶建立重點企業和重大場景應用項目推介機制,指導9家建築機器人企業研發墻板安裝、水陸兩棲檢測、點雲掃描等6款建築機器人,同時依託試點項目加大推廣應用力度,全年相關産品銷售額超1000萬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將進一步加強對建築企業的指導和支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做優做強、做精做專,培育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骨幹企業,為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數字家庭建設提速

  各地正大力推動“好房子”建設,“好房子”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讓居民生活更智慧。今年5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範》中,對住宅智能化有明確要求,包括住宅建築應設通信系統,公共移動通信信號應能覆蓋至住宅建築的公共空間和電梯轎廂內等內容。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數字家庭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建築深度融合的關鍵載體,是擴大內需和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舉措,對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有積極推動作用。我國正開展數字家庭試點,18個試點地區聚焦家庭空間多元需求,取得積極進展。

  基礎設施和&&建設是數字家庭建設的前提。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在住宅土地出讓時明確數字化小區硬體建設要求,建好數字家庭前端通道,以四網融合提升滿足數字家庭系統需求的電力和信息網絡連接能力。江蘇省張家港市構建“家庭綜合信息箱+數字家庭安全&&+數字家庭基礎&&”的總體組成架構,通過“今日張家港”手機客戶端或室內交換器提供政務服務、社會化服務和家居産品智能化服務。安徽省寧國市通過多級&&聯動滿足居民線上獲得智慧社區服務的需求。目前已有7.6萬戶住戶接入&&,解決各類問題約4.1萬個,受理率100%、辦結率99.9%。

  應用場景拓展是數字家庭建設的重點。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為200余名獨居老人安裝“一鍵幫助”按鈕,依託智慧養老中心“虛擬養老院”,為轄區老人提供家政、醫療、餐飲等服務。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金鳳區通過對轄區內家庭安裝具備燃氣泄漏、火情報警功能的物聯感應器,配套天然氣電磁閥和智能開關保障居民生命財産安全。累計接收報警2.3萬餘次,&&自動語音通知2.5萬餘次、自動短信通知2.5萬餘次、人工短信通知1000余次。

  創新應用是數字家庭建設的抓手。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在轄區內廣泛鋪設物聯感知設備,實現對家庭用水、用電、用氣的智能監測及數據分析,以大數據驅動智慧治理。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加大全屋智能産業培育、産業鏈企業招引工作力度,推動上下游企業聚集發展。廣州市番禺區結闔家裝廚衛以舊換新活動推動數字家庭産業發展。活動期間,全區共有50余家數字家庭相關企業參加活動,智能家居類産品銷售額達5000余萬元,佔比9.7%;補貼額800余萬元,佔比10.76%。

 新模式持續發力

  對於房地産行業而言,數智化轉型迫在眉睫。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院長吳璟認為,房地産業正從過去依賴土地、資金等傳統要素驅動的發展模式,全面轉向以數字技術為基石、新質生産力為核心的全新發展模式。

  數智化轉型能給房地産企業帶來哪些改變?龍湖集團在建造環節應用“龍智設計”,通過“5M虛擬建造”,使龍湖東安天街項目從設計到拿證僅用90天,較行業平均時間提前170天,設計變更率低至0.5%,遠低於其他同類型項目;在運營環節運用“AI慧眼”實現24小時自動巡檢,單項目每日節省人工巡檢3.6小時,垃圾清運響應效率顯著提升;在服務環節構建“即時響應型服務生態”,工單處理效率提升62.5%,讓物業服務從被動變主動。

  在吳璟看來,房地産行業數智化轉型仍須努力。調研顯示,儘管超半數企業已制定數字化轉型戰略,40%的企業設立專門數字化部門,但轉型成效與預期尚有差距。僅少數企業能實現可量化的運營效率提升,大部分企業缺乏數字化效益評估體系。

  吳璟認為,數智化轉型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它要求企業從組織文化、業務協同、數據能力等底層維度,重構適應數字時代的核心競爭力。當企業不再把轉型視為IT部門的工作,而是將其作為全員參與的戰略工程,才能真正完成從傳統開發商到數智化不動産運營商的轉變。

  “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在重塑不動産行業生態。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不僅提升了行業運營效率,更創造了新的增長點。”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聶建國認為,隨着AI大模型、空間計算、區塊鏈等技術進一步成熟,建築將真正成為“可感知、可交互、可進化”的智慧生命體,而數據要素資産化將為行業開闢新的價值增長路徑,推動企業從“空間提供商”向“數據服務商”轉型。

【糾錯】 【責任編輯:高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