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早産兒日:多維度守護“早到的天使”-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7 10:43:06
來源:新華網

世界早産兒日:多維度守護“早到的天使”

字體:

在11月17日“世界早産兒日”來臨之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首都兒童醫學中心(以下簡稱“首兒所”)於近日舉行媒體溝通會。該中心新生兒內科主任王亞娟介紹了醫院在早産兒綜合管理方面的創新實踐。

王亞娟&&,作為北京市危重症新生兒救治和轉會診中心,該科室目前擁有醫生28人、護士43人,開放床位50張,其中早産兒佔比達40%。儘管收治的早産兒胎齡和出生體重並非全國最小,但這裡的多數患兒伴有重症感染、先天性心臟病、消化道異常等基礎疾病,救治難度較高。“我們收治的最小胎齡早産兒僅23周+5天,體重最輕為560克,這些寶寶往往需要多學科協作的綜合救治。”她補充道。

“早産兒是指胎齡未滿37周的嬰兒,他們各器官系統發育尚不成熟,需要特殊的醫療照護。”王亞娟介紹,為更好地守護這些“早到的天使”,醫院創新推出早産兒“All-in-One”全周期管理模式,“One”代表每一位早産寶寶,“All”則意味着圍繞這個核心,建立起一個覆蓋全時段、全場景、多專業、多角色的支持網絡。在時間上,這一模式貫穿從胎兒期、分娩過程、新生兒期、嬰幼兒期,乃至學齡前乃至學齡期的完整成長階段;在空間上,實現了從産院、轉運途中、新生兒病房到家庭環境的無縫銜接;在人員上,整合了産科與新生兒科醫護、轉運團隊、相關專業科室醫護團隊、康復指導師及家庭成員的力量;在專業上,則融合了多學科診療技術、先進醫療設備和系統的學科建設。

王亞娟指出,圍繞每一位早産兒的個體需求,在時間、空間、人員和專業等多個維度構建起全流程一體化的照護體系,更有力提升了他們的長期生存質量。

“導致早産的原因有很多種。”王亞娟指出,除了胎兒本身存在先天結構異常、心臟或消化道畸形等基礎疾病外,母體感染、孕期壓力、生活不規律等也是常見誘因。“胎兒在宮內‘待得不舒服’,就會提前‘跑出來’,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她&&。

“隨着生育年齡推遲、輔助生殖技術普及以及醫療水平提升,我國早産兒數量有所上升,救治胎齡下限也逐漸前移。”她指出,當前,我國對24周以上早産兒的救治能力不斷提升,成功率也穩步提高。

她建議,育齡夫婦應適齡生育,做好孕前檢查,重視規律作息與心理調節,減輕精神與工作壓力,保持健康飲食與生活習慣。“要從備孕開始,為孩子打造一個健康的生命起點。”

為促進早産兒康復與家庭融合,首兒所新生兒內科病房開設了袋鼠式護理,即讓父母將早産兒貼身抱在胸前,通過肌膚接觸幫助寶寶穩定生命體徵、促進生長髮育,並讓家長積極參與治療過程,緩解母親的焦慮情緒。出院後,醫院還設有專門的早産兒隨訪門診,由高年資醫生出診、全科統一管理,持續跟蹤孩子的生長髮育與神經系統發育情況。

此外,首兒所還積極推動中西醫結合診療。王亞娟介紹,新生兒內科與中醫科聯合開展病房會診,針對喂養不耐受的早産兒,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由中醫老師進行穴位按摩,通過輕柔刺激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有效緩解嘔吐、腹脹等症狀,縮短住院時間。

王亞娟&&,未來醫院將繼續完善“All-in-One”全周期管理模式,推動早産兒救治與康復體系向更精細化、人性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為更多“早到的天使”點亮生命之光。

【糾錯】 【責任編輯: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