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29日電(張悅)7月28日,新華網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宣傳中心聯合主辦的“‘千年本草’中藥新質生産力行動”在京啟動。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院長雷海民教授作了“中國夢 中國醫 中國藥”的主題發言。雷海民指出,要用現代語言和技術闡述中醫藥,為健康事業開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之路。
中醫藥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要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産業高質量發展。雷海民指出,如何遵循中醫藥的發展規律將這一“瑰寶”説清楚、講明白,推動符合中國人素質特點和基因傳承的“中國藥”的落地,是以北京中醫藥大學為代表的高校一直在研究的問題。
在實現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中國夢”的過程中,中醫藥在幼有所育、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等幾個階段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活動的主題“千年本草”,也契合了中醫藥“鑰匙”的作用。
雷海民&&,中醫藥在解決國家重大戰略問題,尤其是脫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在甘肅、寧夏、雲南、廣西等省份的很多地區,靠中醫藥實現了脫貧致富。更重要的是,中醫藥也形成了總體辯證施治和一人一方的文化優勢。
在“中國醫”方面,中醫和西醫如何並重是關鍵,要找到並遵循它的發展規律。中醫的發展規律是從臨床開始,先驗證臨床有效,再逐步説清楚、講明白,最終製成“中國藥”。要實現醫藥資源的擴容,可以進一步大力發展診所,國家衛健委已推進醫療機構下沉,關鍵是要增強相關機構在共病、慢病以及疑難雜症等方面的診療能力,“用數據説話”。
雷海民&&,在中醫的整體發展上,要圍繞自然科學、擁抱自然科學,在傳播中醫藥怎麼起作用、為什麼起作用方面持續探索。比如“配伍”是中醫藥最大的優勢,既要説清楚、講明白中醫藥的科學內涵,未來還要重視中醫藥的産業,結合互聯網大數據的應用和診所的形式,聚焦一些疑難病、罕見病,將辯證思治、一人一方落到實處,未來製造出符合中國人素質特點和基因傳承的“中國藥”,發揮中醫藥更大的優勢,繼而推動中醫藥産業高質量發展,讓千年本草煥發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