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軍:如何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標桿醫院-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29 11:34:02
來源:新華網

蔡秀軍:如何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標桿醫院

字體:

新華網北京4月29日電 (劉映)建院不到30年時間,這家“年輕”醫院,卻“成績斐然”:是中國首家通過JCI評審、首家加入美國Mayo Clinic醫療聯盟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連續五年蟬聯全國前1%的A++成績,位列全國第九名;它始終走在國內醫療機構國際化進程的前列,並通過一係列創新舉措,讓“邵醫模式”成為中國醫院管理行業的標桿——這就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微創器械創新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蔡秀軍教授在第一屆華夏腫瘤免疫治療新技術論壇暨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腫瘤免疫治療學分會2024年年會上,圍繞“新質生産力與醫院高品質發展”主題,“揭秘”醫院的卓越管理之道。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

“六大抓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標桿醫院建設

新質生産力的提出,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品質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新質生産力如何促進醫院高品質發展?如何以高品質發展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標桿醫院?

“新質生産力在浙大邵逸夫醫院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蔡秀軍説,新質生産力是指以創新為主導,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産力質態。肩負“最大可能地促進人類的身心健康”使命,醫院通過國際化、精細化、智慧化、人性化、微創化、産業化“六大抓手”,積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標桿醫院建設,並總結、提煉出“錯位發展、精準微創、問題導向、交叉融合”的提升醫院核心競爭力“十六字方針”。

蔡秀軍表示,醫院始終致力于建設技術一流、管理一流、設施一流、服務一流的現代化國際化綜合性國家三甲醫院。通過全面接軌國際,取得一係列國際認證,打造高水準國際化醫院。如2006年成為國內首家通過國際JCI認證的公立醫院,2011年卒中中心國內首家通過國際JCI認證,2013年呼吸治療培訓中心通過美國呼吸治療學會認證等,醫院還不斷拓展高層次、多元化全球合作夥伴,與中美聯合多學科診療中心、國際罕見病診治中心、Mayo clinic醫療集團等頂級醫療機構和著名高校展開合作。

蔡秀軍表示,高品質發展離不開高品質人才的支撐,醫院非常重視人才培養,設有國家人才培養專項,國際“2111”人才培養項目、醫院領導力發展培養項目等,目前已累計派遣2863人次出國進修,接待3551名海外專家來院訪問。作為首家實行委員會管理制度的醫院,醫院創新設立入院準備中心,全院床位統一調配,推行醫療輔助新角色,如呼吸治療師、臨床藥師、醫師助手、口腔衛生師等,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全面提升臨床效率和效果。

智慧賦能,建設“未來醫院”

早在2014年,邵逸夫醫院就啟動“未來醫院”建設。蔡秀軍介紹,在“互聯網+醫療健康”創新舉措方面,具體包括“互聯網+”覆蓋院前-院中-院後全流程、智慧藥師、智慧病房、智慧更衣櫃、5G+AR眼鏡、邵逸夫(納裏)互聯網醫院、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應用、人工智慧在肝臟腫塊診斷中的應用、基于大預言模型的智能醫生助理等幾大方面。

“互聯網+”覆蓋院前-院中-院後全流程,讓急診更快速(搭建院前急救信息化係統和一體化綜合急救模式,有效贏得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門診更順暢(門診醫療服務全流程移動智慧就醫)、住院更省心(入院準備中心:“一站式”住院服務)、出院更便捷(實現床邊辦理出院手續,患者出院時可以在病房一站式完成結賬、出院小結單、發票列印、出院帶藥等)。

為了讓急救更快速,醫院還開通醫療綠色通道(建設五大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産婦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為患者提供最快速的服務)、首創急救一站式服務模式(急診留觀及搶救病人一次性付費結賬)等。2023年4月,國內首創“航空救援數字創新中心”落戶醫院,通過“天地”協同,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與傳統就診流程相比較,實施智慧醫療,患者就醫平均用時從4-5小時縮短為1.7小時,患者滿意度超過95%。”蔡秀軍説。

在促進用藥安全方面,醫院的智慧藥師,可以提供用藥提醒、用藥確認、語音播報等服務,以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搭起患者與藥師溝通的橋梁,保障用藥安全、有效、經濟,並可為醫生作患者復診用藥決策等提供用藥依從性數據。

此外,還有提升患者醫療體驗的智慧病房,幫助醫生有序工作的智慧更衣櫃等“智慧”舉措。醫院還自主研發5G+AR遠端急救係統,遠端助推“山海提升”,幫助基層醫療體係建立標準化的急診急救流程。該係統目前已在全省14個基層單位推廣使用,被亞組委採納應用于杭州亞(殘)運動館醫療保障。

作為國內率先以實體醫院為背景、實施分級診療的智慧醫療雲平臺,2015年4月上線的邵逸夫(納裏)互聯網醫院,目前已接入國內醫療衛生機構7800余家,活躍醫生38萬余名,核心業務量(不包含健康咨詢)突破40萬人次/月,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蔡秀軍表示,醫院還牽頭組建“微創器械創新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聯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以臨床科學問題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重大項目合作為載體,圍繞疾病的微創診治,開展醫工信多學科交叉的醫療器械和診療技術創新研究,建立集學術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臨床應用為一體的全鏈條式開放共用的服務平臺。在實現我國微創醫學飛躍的同時,推動我國高端電子內鏡和器械、醫學影像人工智慧技術、多模態醫學影像融合手術導航係統、手術機器人係統實現國産替代,共同推動我國微創醫學的飛躍發展及醫療器械的自主創新。

【糾錯】 【責任編輯:白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