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正迎來“棋至中局”的關鍵時點。4月28日,國務院國資委在湖南株洲舉行現場推進會,聚焦用足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推動國有企業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
“各中央企業、各地要在抓重點的同時,全面落實好本單位實施方案和工作&賬,確保今年年底前完成70%以上主體任務。”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王宏志在會上&&。
來自會議的信息顯示,為打通束縛新質生産力的堵點卡點,加快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升級,國資國企正加快探索落實創新包容機制、用好中長期激勵、“形神兼備”深化市場化機制改革等一系列更大力度、更為精準的改革舉措。
國務院國資委4月28日在湖南株洲召開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現場推進會。新華社記者 王希 攝
落實創新包容機制,“此路不通”也是科技成果
新一輪國企改革行動實施以來,各央企、各地着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一體推進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有效發揮了科技創新在發展新質生産力中的主導作用。
相關改革如何推向縱深?此次會議明確,下一步,攻堅重點包括完善創新精准考核和中長周期考核激勵機制,以及真正落實創新包容機制。
具體而言,一方面,對基礎研究、前瞻性顛覆性研究,要建立中長周期考核和差異化支持制度;要以鮮明的導向加大對創新骨幹人員的激勵力度,把工資總額增量優先用於作出貢獻的科技人才,對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科研團隊工資總額實行單列,盡快推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擴面。
另一方面,國資國企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要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對履行勤勉盡責義務且未牟取非法利益的,不因科研路線選擇、科技成果後續價值變化而承擔責任。“在實踐中,企業可以根據具體創新項目作出詳細規定,務必抓緊動起來。”王宏志説。
應該看到,科研探索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只要是扎紮實實搞創新,即使暫時遇到挫折,證明“此路不通”也是科技成果。對於前沿性、基礎性、顛覆性等高難度創新更是如此。
業內認為,對於國有企業而言,儘管落實創新包容機制只是整個創新組織體系中的一個“小”環節,但卻是關係到能否讓廣大科技工作者放下包袱、勇於創新的“大”問題。創新包容機制與正向激勵手段相互補充,將有效保護創新積極性、激發創新活力。
對戰略性新興産業實施更有針對性的支持舉措
切實發揮國資央企在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科技創新、産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是本輪改革的特點,也是工作重點。
去年以來,國有企業狠抓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壯大,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優化調整按下“加速鍵”,特別是央企産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産業啟航行動全面啟動,相關企業在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關鍵領域加速布局落子。
在王宏志看來,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國資國企既要有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下一步需要實施更有針對性的支持舉措。
一是要考慮部分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發展必經的“戰略虧損期”,對這些産業和相關基金,區分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等不同發展階段,實施差異化、長周期的考核評價和中長期激勵機制,算好全局賬、長遠賬。
二是要深入實施製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加快淘汰超期服役的落後低效設備,加快節能降碳、老舊化工設備更新改造、清潔生産改造和工藝革新,積極開展綠色先進適用技術攻關及應用,增強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的高端産品有效供給。
深化市場化機制改革,要突出“形神兼備”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期間,三項制度改革等體制機制類任務取得不少突破。
在解決了相關制度從無到有的問題後,新一輪改革行動乘勢而上,瞄準推動改革成果制度化、長效化、實效化發力,目的在於推動相關領域改革“形神兼備”,讓國有企業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行。
“市場化機制改革一定要持之以恒抓下去、抓出新成效,決不能松懈。”王宏志説。
他強調,對於提升外部董事素質和履職能力,推動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提質擴面,推行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點改革任務,要持續深化、久久為功。
值得關注的是,會議信息顯示,一些市場化機制改革將向更廣更深領域發展。
據了解,下一步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將在國有企業經理層成員已經全面推行的基礎上,在各級管理人員中分層分類落實。同時,國務院國資委明確,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既要在集團層面率先實施,做到既有制度、又有動作,也要在二三級子企業乃至各級子企業普遍推行、融入日常。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三項制度改革是激發企業活力、提高效率的必然要求。針對當前不同企業進展不平衡、覆蓋面不廣、穿透基層不夠等問題,未來改革將重在追求實效上下功夫,真正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活力。(記者王希、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