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科普】“肺”常時期,“咳”不容緩-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02 17:11:17
來源:新華網

【微科普】“肺”常時期,“咳”不容緩

字體:

咳咳咳不停,久咳不愈需警惕,小心百日咳!如何正確認識、有效預防百日咳——兒童健康的隱形殺手,快快收好這份指南! 

百日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由於接種疫苗後産生的免疫力衰減和百日咳鮑特菌變異,全球很多疫苗覆蓋率較高的國家出現了“百日咳再現”,發病年齡高峰從嬰幼兒轉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青少年及成年人成為嬰兒百日咳的主要傳染源。

一、什麼是百日咳?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鮑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典型表現包括陣發性咳嗽、吸入性哮聲和咳嗽後嘔吐。病程可長達2-3個月,故有百日咳之稱。

二、流行病學

傳染源:患者、帶菌者。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經密切接觸傳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無免疫史的嬰幼兒發病風險更高。患兒年齡越小,出現併發癥和重症的風險越高。

三、臨床表現 

四、治療

1、一般治療

按呼吸道傳染病隔離;對症支持治療;痙咳嚴重時避免誤吸,可側臥、坐起或抱起,輕叩背部,助痰排出;適時採取吸痰、吸氧;做好氣道護理,預防窒息。

2、抗菌治療

首選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阿奇黴素、紅黴素、羅紅黴素或克拉黴素等。>2月齡的兒童和成人,可選用復方磺胺甲噁唑(注意不良反應)。治療耐藥株感染的2月齡以下小嬰兒可選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療。

對疑似病例可以經驗性抗菌藥物治療,發病1~2周內接受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可以減輕症狀。

3、併發癥治療

4、中藥治療

五、預防

1、一般預防措施

遠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呼吸道隔離、房間通風、日常清潔消毒、正確佩戴醫用防護口罩,嚴格執行手衞生。

2、暴露後預防

未全程接種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嬰幼兒、家庭內和托幼機構的密切接觸者、有明確接觸史的幼托機構工作人員、嬰幼兒看護者、新生兒病房醫務工作者。在暴露後21天內(盡可能暴露後1~2周內)接受藥物預防或者緊急接種疫苗預防。

3、疫苗接種

接種疫苗是預防百日咳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我國使用的疫苗是白喉類毒素、無細胞百日咳菌苗、破傷風類毒素(DTaP)三聯疫苗。接種時間為3月齡、4月齡、5月齡,18月齡時各接種1劑次。通常疫苗接種3~5年後保護性抗體水平下降,12年後抗體幾乎消失。若有流行時易感人群仍需加強接種。

“咳嗽”不容小覷!咳嗽嚴重時間長,急需警惕百日咳。早期識別百日咳至關重要,可完善血常規、核酸(PCR)、血清檢查、胸片以明確診斷。“肺”常時期,“咳”不容緩。如有不適,及時就診。(供稿:解放軍總醫院 作者:張茈琰)

【糾錯】 【責任編輯:肖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