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張曉潔)《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建立健全職業傷害保障制度。
職業傷害保障是新就業形態人員最基本、最迫切的一項需求。隨着線上經濟等新業態快速發展,越來越多勞動者依託平台以靈活方式實現就業。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顯示,我國新就業形態人員已達8400萬人,佔職工總數的21%。一些新就業形態人員特別是外賣騎手在執行平台訂單任務期間,易受到意外傷害。
“對新就業形態人員來説,職業傷害保障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介紹,在制度設計上,採取不同於傳統工傷保險的方式,不以是否具有勞動關係為參保前提,重點抓住訂單這個“牛鼻子”,採取按日參保、按單計費等創新方式,較好地兜牢了新就業形態人員的權益保障底線。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認為,相關繳費模式符合平台經濟工作靈活的特徵,有利於擴大保障覆蓋面,更好維護新就業形態人員勞動權益。
當前,我國擴大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取得積極進展,11家平台企業在17個省份接單人員納入職業傷害保障範圍。截至9月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累計參保人數超過2200萬人。
根據今年印發的關於擴大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的通知,2026年,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將擴大到全國所有省份,並將出行、即時配送、同城貨運三個行業的平台企業總體納入;2027年,探索將其他行業的平台企業納入試點範圍。
張成剛建議,進一步優化制度設計、提升經辦效能、加強技術支持,推動多方協調合作,實現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各類職業傷害風險中的全面保障。(完)
【糾錯】 【責任編輯: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