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子”也能去商場?寵物友好型社會來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26 11:01:47
來源:新華網

“毛孩子”也能去商場?寵物友好型社會來襲!

字體:

  對寵主而言,寵物是家人般的存在。“寵物友好”指向一種更深度的人寵相伴的需求。同吃同住、打卡世界、相伴就醫……人與寵物對服務半徑的需求越來越高,寵物友好型空間也向商場、民宿酒店、景點、交通工具等各類公共空間不斷擴面。雖然尚未有統一的寵物友好型社會或寵物友好型城市相關規範和標準&&,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力量投入探索寵物友好的社會邊界。

  

  從“禁止入內”到“歡迎來玩”

  “寵物不得進入商場”“寵物不得攜帶上車”……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發現,昔日的條條框框正在悄然改變。

  一天,邊境牧羊犬“胖牧波波”在寬敞的寵物電梯裏,開心地體驗了一把自由:終於不再被主人摁到電梯角落裏了。這緣於龍湖杭州西溪天街上線了寵物友好計劃的設施設備,包括寵物電梯、寵物廁所。在深圳,有一條特殊的巴士路線,出行的乘客可以攜帶寵物乘坐,這是深圳推出的首條寵物友好巴士路線。在溫州,首個寵物主題公園落地,設有供狗狗們使用的跨欄、滑梯、跳圈等運動設施。

  浙江省寵業發展聯席會議秘書長、“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徐偉榮説:“擼貓擼狗已經是很多人重要的情緒調節劑,人們在寵物的陪伴下既緩解了職場壓力,又找到情感寄託。越來越多的商家、景點、商城把寵物友好作為提升文明形象、聚攏人氣、激活消費的切入口。”

  
胖牧波波在杭州龍湖西溪天街,坐上了寵物專用電梯。

  “寵物友好計劃在2024年7月上線以後,我們舉辦了十多場寵友活動,商場客流量提升顯著。2024年下半年客流同比提升20%。”龍湖杭州西溪天街的工作人員説。

  位於杭州市拱墅區的歸零咖啡酒館老闆“小七”告訴半月談記者,咖啡酒館是寵物友好類商鋪,自己養的兩隻狗狗有時候也會帶到店裏。“一些客人來店裏之前,會提前諮詢是否可以攜帶寵物。喜歡動物的客群越來越大,為寵物提供一些便利友好不僅可以給店裏增加生意,也可以因狗結緣、以狗會友。”

  在“小七”看來,這幾年,寵物友好的線下消費場所在城市裏越來越多。“我在店裏準備了狗狗吃飯和喝水的碗,未來條件具備的話,也希望增加設置寵物廁所,讓養寵更加文明。”

  市場驅動下的寵物友好

  《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顯示,2024年以來中國寵物市場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單只寵物犬年均消費2961元,較2023年上升3.0%;單只寵物貓年均消費2020元,較2023年上升4.9%。

  從“衣食”升級到“住行”,從“吃喝”升級到“玩樂”。商家深諳,越來越多的養寵人士有出行、旅游等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滿足。養狗人士徐先生説:“我們計劃帶着家裏的狗狗自駕游,為此這段時間我下單了車載窩、寵物折疊隨行杯,還有一些戶外玩具,提前做好準備。”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許多民宿業主專門打造了寵物主題民宿,有的在大堂裏專門設置了寵物的活動區域,有的在民宿房間裏進行了一些適寵化的設計和改造。莫幹山民宿協會副會長沈蔣榮介紹,目前莫幹山800多家民宿裏,50%以上已經實現寵物友好,客人可以辦理攜寵入住,網絡銷售&&上會標明“寵物友好”。

  “這個趨勢近3年來特別明顯,以前不少民宿老闆擔心房間衞生打理成本、寵物擾民等問題,對攜寵入住有顧慮。而養寵人士出門旅游不放心把寵物單獨放在家裏,所以經常會提前諮詢民宿是否可以攜帶寵物入住。”沈蔣榮説。

  

  在出行方面,打車&&滴滴推出的“寵物快車”已於2024年11月初正式在全國上線。滴滴方面&&,2024年6月,滴滴發起了一項用戶功能需求的投票,其中“寵物快車”的呼聲排到了第三位。無論是出門享受戶外時光,還是緊急送寵就醫,養寵人士對於確定性強的寵物出行服務需求顯得尤為迫切。

  前不久,90後犬類行為調整師鄭影松為前來上課的幾隻狗狗進行注意力訓練,從這裡畢業後,狗狗的咬人、打架行為將得到扭轉。寵物經濟已催生出更多細化新業態,寵物行為訓練師、寵物司機等職業走熱。

  中國獸醫協會動物福利分會副秘書長、華大(基因)寵樂寵物行為顧問戚宇舸説,社會養寵滲透率達到一定程度,勢必推動整個社會對寵物的友好度越來越高。

  情感支持、合理制度、嚴格管理

  在實際生活中,因寵物主人一時疏忽或是隨意放縱,犬只會隨處便溺或打架,存在公共安全和衞生隱患,甚至可能直接或間接地侵犯他人權益。遛狗不牽繩、主人不收拾犬只糞便、寵物咬人傷人等不文明養犬行為引發的糾紛在各地時有發生。

  “目前,整個社會還沒有制定和形成適寵化的統一標準和規範,對於寵物友好沒有形成一套可供普及的做法。”戚宇舸坦言。寵物友好的前提是管理和規則先行,對此,多地進行了不少探索和嘗試。例如,杭州市錢塘區海天城小區業主大會通過了《海天城小區家養動物管理專項規約》《海天城小區承租人員飼養動物專項規約》,針對部分小區人員遺棄、私自繁殖、虐待動物等行為給予糾正。

  龍湖杭州西溪天街工作人員説,既要給“毛孩子”和家長提供舒適的消費環境,又要尊重不養寵人群(包括懼寵、厭寵人群)的社交邊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投入更多運營精力,包括設立一些規範,例如肩高小於等於45cm的愛寵方可進入商場,且需佩戴嘴套、使用背包或寵物推車等方式入場;進入商戶以“寵物友好”店舖標識為準等。

  
一隻寵物狗在廣東省佛山市嶺南新天地一年一度的寵物開放日活動中玩耍

  提升社會管理的效率和養寵人士的素養,可為構建寵物友好型社會創造有利條件。“要真正構建寵物友好型社會,不是簡單地一‘放’即可,需要每個公共空間的主體去思考風險,提升管理和防控能力。”徐偉榮舉例説,商場作為公共空間,應設立基本門檻,比如進入的寵物是否有規範的“犬證”或身份銘牌,是否接種過疫苗等。同時,還應關注在特定情況下寵物的應激反應等突發狀況。作為服務行業,針對可能發生的人寵糾紛和衝突,應有更多的培訓和應急預案。

  戚宇舸建議,有關部門可以將養寵管理和教育職責關口前移,&&一些類似“合格養寵人”的教育培訓和認證機制。“如同開車需要駕照,養寵之前也需要學習培訓。”畢竟,市面上的多數寵物具有動物本能的攻擊性或應激反應,如果養寵不當會産生人身傷害、財産損失等社會危害性。

  開展交流互動,也有助於寵物和寵主得到更多社會認可。例如,杭州市錢塘區金沙湖社區曾組織了一次“寵物療愈會”活動。對於養寵人士,療愈可以增進與寵物之間的情感交流;對於非養寵人士,一些參與者也&&感受到了平靜與放鬆。“我平時對寵物是比較無感的,但是今天的療愈過程讓我有了改觀,它們很可愛。”一位參加活動的市民&&。

  一方面,社會應進一步提升對寵物的包容度,尊重養寵這一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寵主應提升文明養寵的意識和素養,自覺盡到文明養寵的義務,避免對其他人造成負面影響。(半月談記者 張璇 許舜達)

【糾錯】 【責任編輯: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