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9月18日電 題:拆墻松綁、破舊立新: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加速推進
新華社記者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成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訂立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專屬法例,授權特區政府制定簡化的法定程序。專家&&,特區政府正採取一系列措施,拆墻松綁,破舊立新,加速推進北都建設。
北都與深圳接壤,面積和未來人口約佔香港三分之一,是香港的戰略發展區域,具有巨大經濟價值和發展潛力,能創造大量職位,提升生産力。李家超&&,為更好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北都建設務必加速推進。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北都是引領香港未來發展的引擎、是創科産業的重要載體,也是與粵港澳大灣區兄弟城市合作的重要基地。當前,北都的基本規劃已經&&,現在正是引入産業和重大項目的關鍵期,以加速香港創科産業的生態構建和發展。
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屠海鳴&&,施政報告在北都建設上突破較大。一是提升決策層級,“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三個工作組,體現出全力以赴攻堅克難的決心;二是簡化行政流程,引入快速審批制度、靈活批撥土地等,體現出改革求變的信心;三是訂立加快發展北都專屬法例,授權政府制訂簡化法定程序,體現出志在必得的意志。
“北都建設邁出‘産城融合’實質步伐。”香港經濟智庫主席石柱&&,新成立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的三個工作組將分工協作,“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負責探索創新的投融資和運營模式,“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專注於高等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引入,“規劃及發展工作組”則統籌整體規劃與建設推進。通過交通網絡加密與産業政策傾斜,這片土地成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界面”。
江西省旅港同鄉會會長陳成爐&&,拆墻松綁是對香港傳統發展模式的大膽突破,將對北都建設起到刺激作用並由此産生示範效應。無論是引入快速審批制度,以試點形式推行分階段開發模式;還是以多元開發模式,推動市場參與,加速發展;或是靈活批撥土地,推動企業落戶和投資,都是對當前北都開發痛點的精準施策。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建議將“北都大學城”打造成“科研成果轉化中心”,特區政府可邀請有規模和研發能力的科技企業參與其中。企業前沿研發部門與大學開展合作,既能讓學生接觸行業最新動態,提升實戰能力,又能為企業提供新思維和潛在人才,實現校企雙贏,進一步推動大灣區創新協同發展。
恒基兆業地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黃浩明&&,北都是香港發展的重要引擎,特區政府簡化行政措施,降低建築成本,設計不同的北都融資方案、容許“按實補價”等,鼓勵市場參與北都發展,特別是就洪水橋商業用地施行分階段開發模式,將有助提升地産商開發及財務的靈活性,加速推動北都發展。
新田科技城位於北都的心臟地帶,其中新田一帶大約20公頃的創科用地將陸續交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發展和營運。科技園公司&&,正就香港科技園新田科技城園區(暫名)項目進行總體規劃研究,並將全力推進項目,通過與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集群協同合作,建構完整的創科産業鏈。
陳成爐&&,正處於由治及興關鍵期的香港,面臨着新舊動能轉換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雙重任務。施政報告以改革和民生作為題眼,呼應了時代要求和市民期盼。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戰略要衝,北都承擔的不只是民生改善和科技創新,更有探索“一國兩制”下特區發展模式的重要任務。對北都建設,香港各界需從國家層面充分領會其價值和意義,全力支持特區政府的創新努力,以實際行動全身心投入建設和開發中,共同打開新局面、實現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