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9月1日電 題:港九大隊:愛國心英雄氣歷久彌新
謝妞
一個8歲小女孩光着腳,獨自沿着山路邊走邊玩,摘花、撿石子、追小鳥,衣服裏卻塞着一張薄薄的紙片,是給山那頭遊擊隊的信……回憶抗戰歲月,年屆九十的林珍情不自禁地唱起《東江縱隊之歌》。她身形瘦削,白髮如霜,聲音清亮。
鮐背之年,林珍已記不清很多往事,但一提起抗戰,她的話“幾天幾夜都説不完”。
林珍的抗戰記憶從那首《松花江上》開始。4歲那年,她常跟着姐姐林展到宋皇&參加抗日活動,聽有志青年唱抗戰歌曲。
1941年12月8日清晨,林珍在自家陽&上,看見日軍飛機轟炸啟德機場,轟鳴聲令人心驚。她還曾目睹難民抱着孩子蜷在路邊,板車拉着席子卷蓋的屍體經過……一幕幕殘忍的畫面,讓年幼的林珍極為觸動。
1941年底香港淪陷後,林展從事地下工作,混入日軍公寓做洗衣工。一天,幾個日本軍人押着雙手被反綁的林展破門而入,誣衊她偷了軍票,叫囂着要抄家,“其實是他們想侮辱姐姐不成,就來找麻煩”。
當時年幼的林珍躲在母親身後,眼睜睜看著日本軍人在家中翻箱倒櫃,把姐姐打得全身青腫。
憶起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林珍十分悲憤。“我們不想打仗,但被打了也不能等死。”國恨與家仇刻進心裏,8歲時,林珍毅然追隨姐姐加入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成了一名“小鬼交通員”。
在那段艱苦歲月裏,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是香港唯一一支成建制堅持抗戰的武裝力量。香港史專家劉蜀永對此做了長期研究。“作為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遊擊隊,港九大隊的作戰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衛國保家,保衛中國,保衛中華民族。他們是香港抗戰的重要力量。”他説。
與戰友相互支援、並肩戰鬥,林珍快速進入角色。“大家對我很關懷。”林珍説,班長有時會帶着她走一趟,告訴我走哪條小路,把信交給誰……擔任交通員時,她還很快學會了客家話。
“一個人去送信害怕嗎?”記者問。
“不怕。而且我一個小女孩在路上邊走邊玩,別人不會起疑。”林珍靈活機變,送的情報一次也沒有被截獲過。
送信大多是當天來回,不時還要穿過旱地、水洼、紅樹林和海灘。林珍當時沒鞋穿,光腳跑得腳下都起了繭子,後來用汽車輪子的底割成平面,挂上兩條繩,算是有“鞋”了,但到了夏天“不穿鞋燙腳,穿着膠鞋也燙腳”。
“抗日戰爭彰顯了中華兒女在民族危亡之際的團結與擔當。”東江縱隊司令曾生之子曾凱平説。他在日前舉辦的“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論壇上分享了父輩及東江縱隊的抗日曆程。
曾凱平説,部隊初創時期經費匱乏,曾生變賣田産充作軍費。在遠離八路軍、新四軍主力的情況下,東江縱隊自力更生,自籌糧餉與武器,在東江地區民眾的支持下,從幾十人發展到萬餘人規模。
組織“秘密大營救”,組建情報網支援盟軍……港九大隊隱蔽鬥爭,靈活遊擊,直至日本投降。作為香港抗戰中的堅強堡壘,港九大隊在抗戰期間至少有115名烈士為保衛國家、保衛香港獻出了生命。
戰友們保家衛國的信念與勇敢堅韌的精神,至今依然影響着林珍。“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林珍這樣形容港九大隊精神。
1995年,林珍回港定居,投身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遊擊戰士聯誼會工作,從秘書長到會長。她時常拄着拐杖在校園講述當年光着腳送情報的抗戰故事,帶領年輕人瞻仰烏蛟騰、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在她看來,通過歷史記憶的講述與民族精神的傳承,家國使命、復興重任,才能穩穩地傳到青年一代手中。
不久前,林珍獲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採訪當天,她手捧金燦燦的紀念章,熱淚盈眶:“我們每一次勝利都離不開黨的領導和人民的支持,港九大隊的奮鬥精神也鼓勵我要為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繼續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