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深圳9月1日電(記者曹霽陽、陳宇軒、胡林果)世界知識産權組織1日在香港發布《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百強創新集群,“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首次排名全球第一。
該排名通過三項核心指標,即《專利合作條約》(PCT)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科學論文發表量,以及今年新增的風險資本交易量,來識別世界級創新活動在當地的集中程度。
國家知識産權局副局長張志成在發布活動上致辭&&,“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在全球百強創新集群中連續多年位居前列,彰顯了中國的創新活力。世界知識産權組織此次選擇在中國香港特區發布世界百強創新集群排名,充分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集群在全球的代表性,也證明了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迅速發展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科技部副部長陳家昌致辭説,香港擁有頂尖的科研機構、國際化的人才隊伍和完善的知識産權體系,是全球創新網絡的關鍵樞紐。中國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加快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與內地珠聯璧合、雙向賦能。
在今年的排名中,“東京-橫濱”集群和美國“聖何塞-舊金山”集群分列第二和第三。此前,“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曾連續五年位居全球第二位。
同樣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澳門-珠海”創新集群連續第二次入圍世界百強榜。總的來看,全球百強創新集群分佈於33個經濟體,集群數量最多的國家包括中國(24個)、美國(22個)、德國(7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言人&&,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公布的創新集群排名,反映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能力在國際上獲得高度肯定。香港會繼續與粵港澳大灣區兄弟城市緊密協作,推動區內創科事業蓬勃發展,為國家的科技強國建設和人類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粵港澳大灣區正把發展引擎向以高素質人力資本為核心的‘工程師紅利’切換,大規模、高質量的人力資本積累,疊加有效的企業創新生態,釋放出了巨大的創新動能和經濟價值。”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