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8月28日電(記者陸浩)一群來自香港的賽馬正有序通過馬匹通道,通道上方的攝像頭悄然完成對其面部和身體特徵的捕捉。只需2至3秒,廣州海關“馬臉智能識別”系統就能自動分析比對,完成身份核驗。
這是記者28日在廣州從化流溪河畔的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看到的一幕。從化海關駐馬場辦事處主任張震亞介紹,以往跨境馬匹到達從化馬場後,海關關員需逐匹核對入境馬匹的身份信息,並拍攝馬匹烙印號等照片。“賽馬性情躁烈,如果長時間在查驗&&及車廂內停留,有可能引發應激反應,也存在人員受傷風險。”
為解決這一難題,廣州海關積極探索開發“馬臉智能識別”系統,通過構建“馬臉-馬身-烙印ID-芯片ID”生物特徵數據庫,在馬匹通道上方安裝相機,從前後左右四個方位對馬匹進行多角度圖像採集,多層次特徵提取後系統自動比對,能快速完成馬匹的精準身份識別,實現馬匹行進間“無感查驗”,還能對異常情況自動預警,識別準確率最高可達99%,節約人力成本約30%。
自2018年8月粵港跨境馬匹常態化運輸以來,廣州海關已累計監管保障超4萬匹次馬匹安全、順暢往返粵港兩地。隨着通關效率的提升,從化馬場的運馬頻次從最初的每週“一進一出”增至“&&&&”,入境馬匹通關全程運輸時間由最初的7小時壓縮至4.5小時左右。今年前7個月,廣州海關共監管進出境馬匹5927匹次,同比增長28.6%。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進馬匹運動及相關産業發展,加強香港與內地在馬匹、飼草飼料、獸藥、生物製品等進出境檢驗檢疫和通關等方面的合作。近年來,廣州海關推動加強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持續深入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和“智關強國”行動,強化科技應用,聚力優化跨境運輸賽馬監管“添智升級”。
從化海關副關長趙琼&&,將繼續推動加強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探索研究賽事監管便利化措施,全方位、全鏈條提升監管效能與服務水平,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高水平的世界級馬産業經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