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澳聯動點燃科創引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01 17:37:21
來源:新華網

琴澳聯動點燃科創引擎

字體:

  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2024年11月2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新華社廣州/澳門5月1日電 題:琴澳聯動點燃科創引擎

  新華社記者王承昊、岳夕彤

  橫琴與澳門僅一水之隔,一座蓮花大橋連接兩地。對於澳門青年創業者吳鴻祺而言,乘車往返兩地已是生活與工作的常態。在橫琴口岸,經“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道,他幾十秒即可通關——這套便捷的車輛檢放系統,正是由他所在的博維智慧科技參與打造的。

  “機遇灣區”“機遇香港”“機遇澳門”主題採訪活動近日走進澳門和橫琴,探訪多家科技創新企業,在“澳門&&+國際資源+橫琴空間+成果共享”的琴澳聯動發展模式中,觸摸琴澳科創引擎的強勁脈動。

  澳門企業真健康(廣東橫琴)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張昊任在介紹“導航定位微波消融系統”(2024年1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我們的‘大腦’在澳門,但是‘手腳’從橫琴放了出去。”總部位於橫琴的真健康公司擁有國內首創的“穿刺手術導航定位系統”和國際首創的“導航定位微波消融系統”。來自澳門的公司創始人張昊任總結多個“首創”經驗認為,正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為她企業的科技研發提供了強大支撐。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將大灣區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質量發展的典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3年多來,成為澳門與橫琴科創協同發展的核心引擎。

  澳門背靠祖國、立足灣區、面向世界。“澳門是我們對接海外的窗口,可以引入國外的先進技術,並幫助內地客戶針對國際市場需求進行二次轉化,助力內地企業走向世界。”吳鴻祺説,澳門的科技發展具有資金、人才以及國際化&&等獨特優勢,“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也由此展現。

  《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提出,未來5年內科創研發投入將不少於50億澳門元,為歷年之最。如今澳門的中藥質量研究、太空科學、高等製造業等産業方興未艾,“科創”正成為澳門的新名片。

  在澳門半島的南端,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承載了澳門高新技術産業及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主要任務,累計孵化專案627個,其中近半為科技專案。

  該中心孵化的高樂智能,是一家開發智能無人機系統的澳門本土初創企業,由澳門青年黎子健在2020年創辦。“從創業前期的行政和場地支持,到提供&&對接外部資源,中心為創業提供了多方面服務。”

  市民和旅客在橫琴口岸澳門口岸區排隊,準備登上前往港珠澳大橋方向的公交車。新華社記者 王益亮 攝

  “只需喝杯咖啡的時間,航拍視頻就可以自動剪輯好併發送到游客的手機上。今年五一假期,我們的産品會在貴州亮相。”黎子健介紹,因為看中橫琴在低空經濟上的發展空間,他於2022年在橫琴成立了分公司,並在今年將內地和澳門的同事匯聚橫琴。

  澳門科技企業數量和體量偏小、部分成果轉化遇到瓶頸,為此橫琴近年來致力於打造科技轉化的載體,為澳門研發的轉化落地創造空間。專注於研發人工智能技術的澳門企業普強公司創始人何國濤認為,澳門的科研力量正在不斷走進深合區,抓住與橫琴一體化發展的機遇。

  “澳門高校為我們輸出很多高素質人才,橫琴則有更大的空間來容納研發人才。”何國濤説,兩地給予科創企業的支持政策都很大,他的企業也在與深合區共同成長。

  如今,面積約106平方公里的橫琴島上,澳門青年創業谷、橫琴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等創新載體星羅棋佈,為澳門的創業者,尤其是有夢想的年輕人提供了絕佳舞&。

  澳門青年許濠傑在國外求學後不久便回到澳門,“那時我參與特區政府組織的創業交流團,訪問了橫琴和深圳,感受到大灣區濃厚的科創氛圍,由此決定與合夥人一起在橫琴創業”。

  “橫琴提供的稅收減免和人才政策,幫助我們從澳門吸引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夥伴。”2024年,許濠傑一行成立了澳新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教育體驗,目前已順利完成首輪融資。“我身邊越來越多的澳門年輕人在琴澳聯動的機遇中,遇到了更多樣的人生可能。”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