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華表獎給青島留下了什麼?-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30 18:31:00
來源:新華網

記者手記:華表獎給青島留下了什麼?

字體:

  新華社青島4月30日電 題:華表獎給青島留下什麼?

  新華社記者吳書光、王凱、張武岳

  日前落下帷幕的第二十屆華表獎頒獎活動,讓舉辦地青島成為全國影視行業的焦點。聚光燈下,細看這座城市,你會發現華表獎鍾情青島是有原因的——這座電影之都確有獨特的氣質。而華表獎帶給青島的應不止於流量狂歡,也包括從影視名城向文化強市加速轉型的新機遇。

  從“取景地”到“策源地”

  從20世紀30年代的《劫後桃花》到近年來的《流浪地球》《送你一朵小紅花》,青島以其獨特的歐陸風情與東方神韻,成為中國電影的“天然影棚”。2017年,青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電影之都”稱號,成為中國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老城區的海岸線、小洋樓、斑駁磚墻等,構成了青島獨特的空間美學,成為多部經典影片的取景地。《送你一朵小紅花》中,黃島路60號的假發店、福山路30號的老別墅、埠西市場的海鮮攤位、太平山索道,無不傳遞着青島的市井煙火與城市溫度。

  然而,青島並未止步於被選擇,而是開始主動創造屬於自己的光影故事。通過培育優質出品方,青島逐步轉型為重要的影視內容策源地,形成取景拍攝與內容創作齊頭並進的格局,推動電影産業全鏈條布局發展。從項目策劃到拍攝製作,從宣傳推廣到發行放映,青島元素已深度融入電影工業的各關鍵環節,獨特的城市烙印被刻在作品創作全過程中。

  青島東方影都近年來聲名鵲起。在這座孕育了《流浪地球》《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等國産巨制的影視基地內,尖端拍攝設備不斷升級,智能化技術裝備為電影畫面注入震撼視覺衝擊力;工業化製作體系日趨完善,從前期規劃到現場拍攝再到後期製作,每個環節都建立起標準化的作業規範;專業分工更加明確,從創意構思到視覺呈現,從業者們既專注本職又協同配合,形成高效的創作合力。

  華表獎的落地,讓外界對青島電影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它不僅是經典的“取景地”,還是國産電影的“策源地”;電影不僅講述別人的故事,更可以是城市精神風貌的表達。 

  從“影視流量”到“文化流量”

  華表獎活動期間,“半個娛樂圈都來青島了”“青島與電影的獨特情緣”等話題持續登上熱搜,大大提升了青島作為“電影之都”的知名度。這場頒獎活動不僅是影視行業的盛會,更為青島文旅融合發展及城市形象塑造提供了有力支持。

  活動舉辦期間,大量電影從業者、媒體、影迷從各地奔赴青島,直接帶動了酒店、餐飲、交通等行業的消費熱潮。

  青島借機推出七大主題的“跟着電影去旅游”線路,串聯前海一線、歷史城區、東方影都等資源,挖掘電影幕後的城市故事,進一步集聚放大“流量”。

  在核心城區之一的市北區,館陶路22號等影視取景地蘊含着豐厚的城市精神與歷史文化,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打卡。大鮑島文化休閒街區的裏院文化、紡織谷的工業遺存等,借助影視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煥發出嶄新生命力……市北區創新性地將大鮑島、館陶路、波螺油子“十二階”、&&步行街、登州路啤酒街等特色街區有機串聯,精心打造“跟着電影游市北”主題線路,並配套推齣電影主題郵輪航次以及城市漫游、夜游等特色體驗項目,充分展現了文旅融合發展的創新思路。

  從“電影盛會”到“影視高地”

  華表獎給青島出了一個命題:一場頒獎典禮,如何助力城市影視産業升級?

  華表獎落幕次日,青島“趁熱打鐵”&&《青島市支持電影經濟發展若干政策》,以高“含金量”的十條措施支持電影發展,凸顯城市發展影視産業的決心。“青島十條”的創新之處在於,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拍攝補貼,而是聚焦創作、攝製、發行、放映等産業核心環節,構建起覆蓋電影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體系。

  同時,一批重點項目簽約落地,將推動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加速匯聚,進一步優化青島影視産業的生態布局。目前,東方影都已成為國際一流的超大型影視拍攝基地,以東方影都産業園為核心的影視製作配套産業鏈日趨完善,包括希娜魔夫、香港永譽等多家行業領軍企業均已入駐。業內人士認為,隨着青島影視産業生態更加完善,標準化的電影工業體系將進一步重構影視創作的生産範式,讓這座城市在中國電影發展進程中留下更加光輝的印記。

  華表獎這場盛會留給青島的不僅是關於影視産業發展的考卷,還有厚植城市文化底蘊推動城市發展的契機。

  青島,請開始作答。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