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丨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將帶來哪些紅利?-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7 15:13:25
來源:新華網

新華視點丨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將帶來哪些紅利?

字體:

  新華社海口11月7日電 題: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將帶來哪些紅利?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王存福、吳茂輝

  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將邁入全島封關運作新階段。封關,不是封島,而是將海南島建成一個海關監管特殊區域。

  封關運作將帶來哪些紅利?對企業、個人及區域經濟發展有何助益?“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採訪。

 企業享惠範圍更廣、門檻更低

  前不久,正大(海南)興隆咖啡産業開發有限公司,以“零關稅”方式進口一批咖啡豆,加工成咖啡製品後,出口至澳大利亞等國家。這是海南自貿港“零關稅”原輔料清單第二次擴容後落地的首單業務,標誌着政策紅利正加速向實體經濟滲透。

  全島封關後,將實施以“‘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為基本特徵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一線”放開,就是將海南自貿港與我國關境外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作為“一線”,實施一系列自由便利進出舉措;“二線”管住,就是將海南自貿港與內地之間作為“二線”,針對“一線”放開的內容實施精準管理;島內自由,就是在海南自貿港內,各類要素可以相對自由流通。

  對海南自貿港企業而言,封關運作後多項政策將持續釋放紅利。“零關稅”商品數量將顯著增加,覆蓋約74%的商品稅目,惠及醫藥、高端食品加工等重點産業。享惠主體範圍也全面擴大,基本覆蓋全島有實際進口需求的各類企事業單位。

  “對企業來説,成本是關鍵考量。”海南省財政廳廳長蔡強&&,封關後“零關稅”商品將增至約6600個稅目,涵蓋幾乎所有生産設備和原材料,預計可為進口設備企業節省約20%的稅收成本。

  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更是迎來升級:取消鼓勵類産業收入佔比限制、擴大進口料件範圍、允許海南自産貨物價值計入增值部分等舉措,進一步降低企業享惠門檻,有利於帶動海南加工業轉型升級。

  “加工增值政策可以提高企業利潤,我們將推動上游産業鏈協同進入海南,共同推動海南食品加工業發展。”洋浦中熬湯業公司項目負責人於連富説。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海南自貿港“零關稅”三張清單進口貨值達270.6億元,減免稅款50.9億元;加工增值政策累計內銷110.8億元,免徵關稅8.6億元。

  與此同時,“低稅率”政策同樣惠及企業。截至目前,海南自貿港鼓勵類産業條目已擴至1100多個,涵蓋生物醫藥、海上風電、專用汽車製造、綠色建材生産等,相關企業可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

  “15%的企業所得稅和部分貨物免徵進口稅收等政策,切實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有助於我們積極拓展業務。”海南海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平説,目前公司産品主要出口東南亞,正積極開拓南美市場。

  2025年1月12日在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拍攝的洋浦港封關運作項目智能卡口(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民生紅利實惠更多、成色更足

  簽批文件、主持會議、陪同調研、參加政企座談……從北京來到海南四年,賈心怡已將高效的工作節奏帶入她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的日常。這家生物技術公司的負責人,每天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

  “在海南扎根發展,我很安心,也很有信心!”作為海南自貿港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受益者,賈心怡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僅2024年,該政策就為她節稅數萬元。“政策紅利看得見摸得着!不僅減輕了我的負擔,也體現了海南對人才的重視。”她説。

  根據政策規定,在海南自貿港工作並符合條件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個人所得稅實際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徵。此前,該政策有硬性門檻要求,即在海南累計居住滿183天。今年起,這個183天居住時間的核算方式迎來人性化調整:因公出差、休假或學習培訓等合理離島時間,均可計入居住天數,但要求在海南實際居住不少於90天。

  “現在的工作節奏快、流動性強,我經常需要國內外到處跑。”一位互聯網企業負責人&&,“這次政策調整非常接地氣,大大降低了享受優惠的門檻,讓我們這樣經常出差的人也能實實在在享受到政策紅利,獲得感更強了。”

  除了高層次人才,普通居民的獲得感也在不斷增強。近期調整的離島免稅政策,特別回應了島內居民的消費需求。

  “現在,島內居民一年內只要有一次離島記錄,就可以不限次數地購買包括化粧品、香水、服裝、箱包在內的15類‘即購即提’商品。”海南省財政廳副廳長周正指出,政策調整顯著提升了本地居民購物的靈活性與便利度。

  長遠來看,封關運作後,隨着系列開放政策逐步落地,更多驚喜還在後頭。企業和項目的持續涌入,將帶來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讓老百姓可以實現更好就業,獲得更高收入。“大河有水小河滿,只要有發展,就會有好日子。”經濟學家曹遠征説。

  這是2025年9月23日拍攝的海口新海港和南港“二線口岸”(貨運)集中查驗場海關查驗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區域發展空間更大、格局更廣

  清晨的海口新海港,貨車川流不息。在剛剛試運行的“二線口岸”(貨運)集中查驗場,一輛輛滿載貨物的車輛有序、快速通過智能卡口,電子顯示屏實時更新着通關狀態。“過去出島貨車與其他社會車輛不分流,經常發生堵車情況;現在全新的口岸投用,平均2分半鐘就能放行。”現場工作人員介紹。

  這座拔地而起的現代化口岸,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建設項目中最大的基礎性工程。承建方中鐵廣州局項目負責人林定位難掩驕傲:“這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發展咽喉要道——琼州海峽的南岸樞紐,我們讓通關效率實現大幅提升,確保物暢其流、人暢其行。”

  基礎設施的提升直接轉化為發展動能。近日,中遠海運WSA3遠東—南美西航線在洋浦港成功首航,開啟了海南與秘魯錢凱港的直航新時代。自此,海南羅非魚可直達南美,秘魯牛油果等特産也能以更低成本、更新鮮品質進入海南。

  在“看不見”的賽道上,海南同樣加速構建聯通世界的通道。在金融開發領域,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賬戶)為企業提供跨境結算便利;在數據安全有序流動領域,數據出境管理負面清單、國際數據綜合服務中心等制度和服務創新,為數字貿易打開新空間。

  “封關運作後,海南自貿港可加快建設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戰略樞紐。”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匡賢明指出,海南兼具獨特的區位優勢與開放的政策優勢,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與自貿港政策雙輪驅動下,為國內外企業深耕東盟大市場提供了最佳跳板。

  曹遠征認為,在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的當下,高標準建設海南自貿港,是中國人捍衛經濟全球化、推動更高標準開放的勇敢抉擇。“封關運作後,海南將加速匯集全球企業,深度嵌入全球産業鏈,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重要門戶。”曹遠征説。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