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加快拓展高質量發展新藍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5 10:32:4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中國企業加快拓展高質量發展新藍海

字體:

  11月3日至4日,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工商聯、新華通訊社共同指導的第八屆中國企業論壇在京舉行。聚焦“中國企業:戰略定力與創新提升”的主題,與會嘉賓共商發展大計,共話美好未來。

  企業強則國家強,國家興則企業興。面向“十五五”,中國企業將深化協同,攜手推動産業提質升級,強化創新鍛造硬核實力,加快拓展高質量發展新藍海,為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作出更大貢獻。

  做強實業:推動産業提質升級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堅守實業則是企業的立身之本。

  “新征程上,企業發展要把握時代大勢,增強戰略定力,始終堅守主業、做強實業、深耕專業,在久久為功中打造更多百年老店,在服務大局中實現企業價值躍升。”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高雲龍説。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面向“十五五”,要聚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作出的戰略部署,推動企業從大勢上找方位、在大局中擔使命,攜手推動産業提質升級,優化提升傳統産業,因地制宜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努力開闢增長“第二曲線”,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拓展高質量發展的新藍海。

  相關企業也在加快部署。“十四五”以來,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以綠色轉型引領行業變革,新能源裝機1.15億千瓦,低碳清潔能源佔比超55%。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溫樞剛稱,“十五五”時期能源電力行業要以發電利用為核心,大力推進風光水等可再生能源發展。推動可再生能源非電綜合利用,優化能源結構。

  一手要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一手還要優化提升傳統産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是重要方向。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曉侖介紹説,目前集團先進裝備製造利潤總額佔比超過50%,戰略性新興産業營收佔比超過20%,均比“十四五”初期實現大幅躍升。

  加快推動裝備製造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積極布局氫能、儲能、光伏、風電等領域,加強重大裝備的綠色設計製造運維……“十五五”時期,國機集團將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着力打造科技驅動的世界一流專業領軍企業集群。

  海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立宸認為,堅守實業不是“守舊”,而是要在製造業轉型升級浪潮中找準定位,與數智時代的新技術深度融合,走出一條 “傳統産業不傳統” 的升級路。

  創新提升:加快激發內生動能

  高質量發展路徑何在?新藍海如何拓展?唯有向創新要動力。

  張玉卓&&,廣大企業要攜手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更加主動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應用,促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激發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新動能;攜手推動深層次改革,深化思維更新、理念創新、機製革新,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治理的新機制。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無疑是重要驅動力量。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馮俊蘭看來,AI不再是未來的“選擇題”,而是關乎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答題”,企業亟需提升“AI就緒指數”。

  對此,廣州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躍珍有着深刻體會,“當下技術突變,省了技術創新的錢,可能馬上就沒有路。”

  正是基於此,該公司連續多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12%以上,建設有全系列的高端科研平台,擁有專利産權超過萬項,高端研發人員1.2萬人,在關鍵技術領域取得多項突破。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

  作為科研院所轉制型和重組融合型央企,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強化高質量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持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激發幹部和科技人才活力。

  “實施包括限制性股票、崗位分紅權、項目突破獎等在內的多種中長期激勵舉措,覆蓋核心員工超1.2萬人次,其中科研人才佔比超過70%。”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何書平説。

  深化協同:凝聚發展強大合力

  獨木不成林,一花不成春。當今世界各行業的競爭已是産業鏈與産業鏈的比拼、生態圈與生態圈的較量。

  高雲龍強調,廣大企業要深化協同合作,主動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度參與全球産業分工,共同營造良好産業生態,充分發揮國企、民企各自優勢,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上下游企業攜手並進,凝聚企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的實踐無疑是最好的例證。該公司和眾多央國企聯合創新,打造了能源、金融等行業大模型和重要場景的大模型。“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最重要的是生態。我們開放人工智能平台,目前聯合産生的各種開發應用已超過300多萬。”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吳曉如介紹説。

  實體經濟的繁榮發展,也需要金融“活水”的持續潤澤。目前製造業貸款餘額超過5.5萬億元,創新企業貸款餘額突破4.2萬億元,科技型企業貸款超過2.7萬億元——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廖林亮出這一成績單。他&&,面向“十五五”,中國工商銀行將通過融資、融智、融技、融通四融並舉,打造金融服務生態,構建現代生態系統,更好服務企業創新發展。

  “內外兼修”,不僅是中國企業應對世界大變局的重要舉措,更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造船出海’是海信抵禦風險的重要戰略。”海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賈少謙介紹説,伴隨“十四五”政策紅利,海信全球營收從2020年的1411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153億元,複合增長率達11%;海外收入佔比由不到39%升至47%。今年海信的海外收入仍然保持11%的增長,而且多個海外區域增長超過20%。在出海過程中,海信堅持共建、共享、共贏,為當地帶來大量就業,帶動了當地製造業和配套産業升級。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有理由相信,未來中國企業中將涌現越來越多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進程中競相出彩。(記者 王璐 倪潤琢)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