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標準不一、監管滯後:寵物醫療市場亟待規範-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8 10:15:2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供需失衡、標準不一、監管滯後:寵物醫療市場亟待規範

字體:

  隨着養寵家庭逐年增多,寵物健康需求備受關注。記者近日走訪北京、重慶、遼寧等地寵物主和醫療機構發現,寵物醫療市場紅火背後,迥異的收費標準、名目繁多的檢查項目、來源不明的寵物藥物等問題刺痛着消費者。

  受訪專家認為,種種亂象的背後是當前寵物醫療市場供需失衡、標準不一、監管滯後等問題難解,建議加大寵物醫療的人才、藥品、服務供給,完善寵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推動制定寵物診療行業標準,嚴格規範執業,嚴厲打擊無資質上崗等行為,促進寵物醫療健康有序發展,讓“糊塗賬單”變“明白消費”。

  看病“燒錢”引吐槽

  記者通過實地走訪和網絡&&問詢發現,寵物醫療費用不合理、過度醫療及誤診、捆綁消費、到店虛加價、劣藥氾濫等成為消費者反映的主要問題。

  ——看病難,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不久前,瀋陽市民劉宏帆經歷了“喪寵之痛”。“醫生非常不專業,扎針找血管找了40分鐘,將小狗的抽搐判斷為‘摔拉筋了’,最後吃藥、拍磁共振、拍CT、針灸等手段都用上了也沒治好。”劉宏帆説,轉院後小狗確診為犬瘟熱,但為時已晚。

  江蘇省揚州市2024年度消費者協會公布的十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中,就包括“萌寵絕育手術後離奇丟失7顆牙齒”。據認定,店方未履行術前風險告知及術中操作規範,被要求退還手術費並承擔後續牙齒檢查費用。

  ——收費高,診療標準難透明。“我的貓咪‘身價不菲’,看病花費超過3000元。”大學生小璇説,“寵物看病全看運氣,運氣不好錢包掏空,還耽誤治療。”此前,小璇帶着生病的寵物貓看病,寵物醫院先以檢查為由收費1000余元,前前後後治療又花費幾百元,久治未愈後轉院,不到500元就治好了。

  記者走訪多地不同規模的寵物醫院發現,寵物血常規檢查從70多元到150多元不等。相比較為固定的檢查項目,個別醫院的護理費用也相差數百元。

  瀋陽毅佳動物醫院醫生薑代山説,一些商家以低價套餐吸引顧客進門,再通過增加服務內容“宰客”,很多養寵新手面對繁多的項目內容,一看就懵了,只能乖乖付錢。

  ——糾紛多,劣藥氾濫問題不止。23歲的新媒體編導浪浪告訴記者,她的寵物貓得了貓傳腹,她在醫生推薦下從藥販子處購買了450元的“特效藥”,用藥後沒多久小貓就死了。浪浪將藥送檢發現藥品質量有問題,“但沒辦法向外維權,這個藥本來就屬於未滿足國家醫藥相關標準的‘假藥’。”

  福建一家專營寵物藥店負責人告訴記者,一些不法商家刮掉假藥二維碼冒充真藥賣,這樣一來無證賣藥就不會被查;進口獸藥更易作假,假藥以純英文包裝示人,有的醫院自己都不知道藥品真假。

  多重矛盾致亂象頻發

  記者調查發現,多重原因造就了寵物醫療的種種亂象:

  一是寵物醫療服務供需存在結構性矛盾。《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寵物數量(犬貓)超1.2億隻;城鎮(犬貓)消費市場規模超3000億元,其中,醫療消費市場佔比28%;異寵飼養人數約1707萬人。與之對應的是,優質寵物醫療資源供給失衡。2024年,我國執業獸醫合計約17萬人,其中約4萬人為寵物執業獸醫。根據發達國家每千人對獸醫服務的需求比例,我國執業獸醫缺口約30萬人。

  姜代山説,高校的獸醫專業側重於畜牧獸醫,寵物臨床教學所佔比例不高。“目前寵物專科醫生比較稀缺,部分醫生的臨床能力有限。”西南大學動物醫學院副教授胥輝豪説,本科院校暫未設置寵物醫療專業,高校獸醫教學以經濟動物為主。

  “全國寵物醫院3萬多家,看似多但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寵物醫院數量較少,個別寵物醫療機構與醫生甚至缺乏專業資質。”重慶易寵科技有限公司企業銷售負責人趙嘉豪説,醫療設備、藥品供應亦不均衡,異寵診療供需缺口更為嚴重。企查查數據顯示,國內寵物醫院相關企業超過1.4萬家,異寵專科醫院相關企業不到20家。

  二是缺少行業標準及規範。重慶時代天街寵胖胖超級MALL負責人何李龍説,寵物醫療行業仍處於發展初期,還沒有統一清晰的行業標準,導致服務與品質存在差異。寵物醫療收費是由市場需求和行業自律來決定的,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也較難設定合理上限。“寵物醫院都是民營企業,全靠個人投資,設備貴、人員多、租金貴,開店成本都上百萬元。”

  國聯證券研報統計顯示,近60%的寵物醫院日均接診量不足10例,超過三分之一的醫院利潤率不足10%。高成本之下,部分商家為牟利採用了一些“非常”手段。一名浙江省寵物醫生説,他每個月要完成10萬元至12萬元的營收KPI,按照客流,客單價就要達到400元。“如果上一個寵物主只消費100多元,下一個寵物主我得讓他花上700元。”這名寵物醫生&&。

  三是寵物醫療監管機制嚴重滯後,糾紛責任認定難度大。西部某地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説,寵物醫療糾紛往往情況複雜,包含醫生資質、用藥、費用等多個方面,涉及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多部門,部門之間責任劃定並不明晰。我國寵物保護的法律法規相對比較滯後,通過司法路徑處理時間長、成本高、路徑複雜,一般消費者都會放棄,不會深入維權。

  呼籲加強監管規範行業發展

  受訪專家、業內人士認為,面對野蠻發展的行業現狀,亟待完善標準規範建設,加強監管及處罰力度,不斷加大高質量供給,推動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第一,加快制定寵物診療行業標準。何李龍等多名寵物醫院負責人建議,由政府牽頭相關部門推動制定寵物診療行業標準,如&&寵物診療管理辦法,建立藥品和服務價格指導機制。倡導價格透明化,可要求寵物醫院採取電子屏滾動或公告牌、線上公眾號發布價格信息。

  第二,持續加大人才、藥品、服務等優質供給。胥輝豪等專家建議,企業、高校持續加大專科醫療人才培育力度,加強寵物醫療科技創新投入,提升行業信息化水平,從業人員努力提升診療能力和職業道德;嚴格規範執業行為,適當加大執業考試難度,注重實操考試,可參考歐美國家規定寵物醫生每年參加一定的繼續教育才能維持執業資格。

  第三,完善制度建設,加強行業全流程監管。趙嘉豪等建議,進一步明確監管主體和職責,完善寵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做到寵物醫療問題認定、責任劃分、事後賠償等有章可循。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行業監管,嚴格審核醫院資質和人員資格,加強對寵物醫院價格公示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大對價格欺詐、亂收費等行為的查處力度,可設立寵物醫療投訴舉報渠道,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記者 李曉婷 武江民 宋佳)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