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潮涌動:“科技+文旅”釋放消費潛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7 20:02:27
來源:新華網

旅游“新”潮涌動:“科技+文旅”釋放消費潛能

字體:

  新華社上海9月27日電(記者 陳愛平)“科技+文旅”能激蕩出怎樣的火花?

  上海前灘公園巷“光域奇境”沉浸體驗中心裏,一場揭秘法國凡爾賽宮園林藝術的VR(虛擬現實)展“上新”後頗受好評。戴上設備,觀眾仿佛置身數百年前的凡爾賽宮,一邊漫步,一邊聽園林師娓娓講述設計建造巧思,“老虎”“火烈鳥”等動物近在咫尺、栩栩如生。

  “體驗真實讓人放鬆,又能收穫新知識!”高中生小陳説,希望未來能到世界各地旅行。

  應用VR、AR(增強現實)等技術的文旅項目正“多點開花”。位於上海臨港新片區的上海天文館自開館以來便是科普和文旅地標中的“頂流”,為滿足更多人參觀場館需求,上海天文館在上海中心城區的徐家匯書院、“今潮8弄”等場所設立VR元宇宙體驗站,今年國慶節假期將提供沉浸式賞月體驗。

  5月16日,游客在徐家匯書院體驗XR沉浸式體驗項目。新華社發

  科技拉近人們與文旅資源的距離,也幫助人們拓展文旅體驗的深度。在上海東方明珠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戴鐘偉等業界人士看來,科技極大地提升用戶體驗,讓消費者願意“埋單”的關鍵是優質的內容。

  走進上海自然博物館內“龍吟九州·中國恐龍大展”展廳,人們可以裸眼看見中生代時期不同地貌環境下緩緩移動的恐龍;小觀眾揮動手勢,給不同種類的恐龍投喂食物;觀眾還能見到躍然於化石展品上靈活飛行、爬行的小恐龍投影,仿佛恐龍“復活”了。

  迎接國慶節假期,上海自然博物館還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讓“明星住戶”和平永川龍“走”出博物館,到上海南京路逛街,到湖北武漢“過早”,到吉林長白山滑雪,帶觀眾領略我國大好河山。

 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上海自然博物館讓一隻和平永川龍“復活”。新華社發

  新技術還更多地用以優化文旅服務。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術的文旅智能體“滬小游”涵蓋26大類語料庫資源,讓游客及時調取所在地商業網點、景區客流、交通路況、城市氣象等“一站式”出行信息。

  上海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干春暉分析,文化旅游是生産場景最為豐富的産業之一,為科技創新提供廣闊的試驗和應用&&;新技術的引入又助力文化旅游形成以信息化、網聯化、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綠色化、高效化為關鍵提升點的新質生産力。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