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9月27日電(記者陳愛平)隨着中外游客加速進入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場景,家門口的“詩和遠方”呈現“年輕態”特點。
夜幕降臨,第36屆上海旅游節25輛花車流光溢彩,緩緩駛過位於徐匯區的鑫耀·光環Live商圈。草地上《浪浪山小妖怪》裏的“小豬妖”氣模裝飾與四川阿壩州花車上的“大熊貓”、上海野生動物園花車上的“獅子王”等相映成趣,吸引正在此鍛煉的上海市民方雪駐足拍照,大呼“好看!”
今年上海旅游節推出“跟着花車游上海”活動,花車所經過的古鎮、公園、街區等,既是附近居民好去處,也是熱門的旅游“打卡點”。例如鑫耀·光環Live雲集多個運動場館,日常既有眾多都市白領和親子家庭來此,也以“元宇宙”“二次元”聞名,吸引着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粉絲”。
9月24日,上海旅游節花車巡游經過鑫耀·光環Live商圈,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來觀看。新華社發
“這些文旅新空間,為市民游客提供了豐富文化生活、增進社區交流、提高生活品質的空間載體。它們的創設、迭代過程,又吸引許多居民參與其中,大家在這裡找到了歸屬感。”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馮學鋼説。
位於上海市嘉定區的嘉亭薈商圈正開啟“藝見未來”藝術季,其中的藝術展融入社區居民共創作品,戲劇場開設親子家庭公演工作坊,音樂現場有本地音樂人“嗨唱”,藝術季成為市民游客展示自己的“大舞&”。
9月26日,人們在嘉亭薈商圈觀看藝術展覽。新華社發
越來越多城市旅游休閒活動更顯“年輕”。在今年上海旅游節期間發布的《中國城市休閒化指數》報告介紹,北京、上海、長沙、西安、哈爾濱等多地,傳統節慶、賽事積極引入沉浸式體驗、潮流文化、在地探索等新元素、新業態,打造“動感十足”的消費和體驗場景,形成市場供給與人們消費需求互相促進、推動轉型升級的良性循環。
在業界專家看來,“家門口”旅游休閒體驗持續提升的背後,是城鄉建設堅持以人為本。《中國城市休閒化指數》報告負責人樓嘉軍認為,各地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注重保護城市獨特的歷史文脈、人文地理、自然景觀,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旅游休閒“名片”,也不斷成就着人民美好生活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