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介紹“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發展情況,並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劉開雄)“‘十四五’以來,我國外匯儲備始終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近兩年在3.2萬億美元以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22日&&,外匯儲備充分發揮了國家經濟金融重要“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
朱鶴新是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上述&&的。
跨境收支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涉外經濟的活躍度。朱鶴新&&,面對更趨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涉外經濟頂住壓力、穩定發展,對外經貿呈現多元化格局、韌性增強。2024年,我國跨境收支規模為14萬億美元,較2020年增長64%,年均增長速度比“十三五”時期提高8個百分點。“今年前8個月,我國跨境收支同比增長10%,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活動持續活躍。”他説。
與此同時,我國外匯市場功能更加完備,市場深度拓展。朱鶴新介紹,2024年,外匯市場交易量為41萬億美元,較2020年增長了37%。截至今年6月末,已經有703家銀行和115家非銀機構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外匯市場有足夠容量承接各類交易,為高效配置外匯資源創造良好條件。”
“在持續深化外匯市場發展的同時,不斷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成功應對多輪次、高強度外部衝擊。”朱鶴新&&,“十四五”以來破獲外匯案件超6100件,有力打擊地下錢莊等違法違規活動。
提升外匯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穩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我國外匯領域工作的重點之一。朱鶴新對此總結了3個“進一步提升”:貿易外匯收支效率進一步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銀行外匯展業能力進一步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外匯營商環境,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助力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朱鶴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