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機器人“小京”與主播一起為嘉賓講解北京銀行在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的豐碩成果;浦發銀行引入的星動Q5機器人在展&上隨着音樂演繹起了太極功夫;工商銀行的“公積金數字人”與新版公積金聯名卡一站式辦理設備形成“黃金組合”……走進2025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展廳,科技與創新的氣息撲面而來。
近日,來自銀行、證券、基金、保險、支付清算等領域的近百家國內外金融機構在此次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展上亮相,多維度、全方位呈現了中國金融業的創新活力與實踐成果。
從“數字化”到“數智化”,記者感受到,人工智能與金融的深度融合成為本屆服貿會金融展廳的亮點。
在中國工商銀行展位上,具身智能機器人“工小晶”不僅能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與觀眾流暢對話,擔任“講解員”,還可依託高精度運動控制算法靈活穿梭於展&之間,為觀眾精準引導展區路線,讓金融服務從“被動等待”變為“主動觸達”。
中國工商銀行展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工小晶”的硬體是通過與第三方合作完成的,軟體方面則搭載了由中國工商銀行自主研發的千億級金融大模型“工銀智涌”大模型。
“為參加本屆服貿會,在原有大模型基礎上,‘工小晶’還進行了一些新語料智能訓練,以更加適應展會場景。”該工作人員&&,未來,中國工商銀行會持續探索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在金融領域的落地和應用。
網聯清算公司首次在服貿會展&設置實時交易數據直播展示區,讓參展觀眾直觀感受全球交易筆數最大的零售支付清算機構面對海量支付交易時,如何通過“三地六中心”分佈式雲計算架構保障網絡支付體系的高效運轉。記者從網聯清算公司了解到,2025年除夕,網聯清算&&處理跨機構網絡支付交易達11萬筆/秒,創峰值歷史新高。2025年8月29日(農曆“七夕”),網聯&&單日交易筆數達37.1億筆,創單日交易量歷史新高。
從服貿會現場不難看出,當前金融領域正經歷深刻變革,AI已從邊緣輔助逐步進化,並在風控、財富管理、智能交易、數字員工等更多業務場景發揮作用。
服貿會期間,第七屆中國金融科技論壇同步舉行。論壇上,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邢煒&&,從當前實踐來看,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應用的核心技術,其應用覆蓋銀行全業務鏈條、驅動全場景創新。
邢煒建議,後續應加強跨領域、跨部門、跨職能橫向協作和扁平化管理,建立“內生+外包”的數字金融事業群;強化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韌性,探索建設金融業可信數據空間和行業智能算力公共&&;多措並舉優化數字金融人才培養體系,匯集“金融+科技+風險管理”複合型人才;建立互惠互利的數字化轉型産業生態,鼓勵大型銀行及金融科技公司向中小銀行輸出解決方案。(記者 向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