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社區是什麼?怎麼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4 07:37:48
來源:經濟日報

完整社區是什麼?怎麼建?

字體:

  當前,我國完整社區建設正不斷擴面提質增效,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召開全國完整社區建設工作現場會,提出結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按照宜建則建、宜改則改原則,因地制宜實施完整社區建設。什麼是完整社區?建設完整社區將聚焦哪些重點任務?

  展現全新理念

  日前,天津市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以下簡稱“生態城”)第四社區等10個社區成功入選住建部完整社區建設案例集(第三批),成為天津市本批次唯一入選的代表。

  完整社區能給居民提供什麼?伴着夏日晨光,生態城第四社區的居民開啟了新的一天:有的在慢跑道上晨跑和漫步,有的在惠風溪公園愜意垂釣。上班族將垃圾投進智能回收箱,長者們在社區中心參與書法班、閱讀班、合唱班等各類活動。

  在第四社區,生態城用繽紛的“5分鐘生活圈”編織詩意生活。“我們家上有老下有小。社區食堂解決了吃飯難題,公益瑜伽課、社區衞生站、托育中心、快遞驛站、文化活動室等功能一應俱全,生活非常便捷和舒適。在生態城生活久了,哪兒也不想去了,作為‘生態城人’,我們有一種自豪感。”社區居民苑琦感慨道。

  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局副局長付鵬介紹,作為生態城社區建設的3.0版本,第四社區創新採用服務配套組團布局。通過對社區中心、社區公園、小學和幼兒園的一體化設計,成功打造了綠色、智慧、開放、共享的社區公共空間。生態城借鑒先進理念,構建起“生態細胞—生態社區—生態片區”三級居住體系。第四社區正是中部片區的“生態社區”之一,涵蓋溪景園、榮唐苑等7個小區,服務約1.2萬常住居民。

  在空間規劃上,該社區大膽突破傳統模式,採用組團化布局,通過地下車行接送系統與公園化的地面步行系統,打破了物理“圍墻”,將學校、幼兒園、社區中心、公園有機融合,形成一個開放共享、充滿活力的城市生活新場所。

  生態城第三片區管理中心公共服務部部長董瑩欣&&,社區中心是完整社區的核心載體,集商業服務、醫療衞生、養老托育、行政服務於一體;而分佈在各小區的鄰里之家,則作為延伸補充,提供黨建、管理、助餐、文化等貼近居民的服務。

  完整社區需要眾多基礎設施作支撐,資金保障是關鍵。“我們為生態城的部分學校提供智能網聯設備和其他軟硬體支持,幫助學校建成以智慧門禁、智慧食堂為代表的智慧校園場景。目前,生態城域內智慧學校場景已有北京師範大學天津生態城附屬學校、天津外國語大學附校部分校區、天津科技大學附中、生態城南開中學、生態城南開小學及轄內多個幼兒園。截至6月底,智慧教育場景輻射區域內師生及家長超2萬人,實現區域內全量公立K12學校及主流私立幼兒園校園場景全覆蓋。”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新生態城支行負責人張建説。(記者 周 琳)

  系統規劃設施

  家門口超市、社區公園、衞生室、幼兒園、養老服務站……各類生活服務設施密集布局,將便利與溫情濃縮在居民觸手可及的“15分鐘生活圈”內。“設施這麼全,生活真便利!”山東省膠州市阜安街道市南小區社區居民李兆讓的感慨,道出了這裡3100戶居民的共同心聲。

  市南小區社區地處膠州市新老城區接合部,由市南小區、教師新村、澇洼花園等5個小區組成,是全國首批完整社區建設試點之一。步入社區,功能齊全的服務設施便映入眼簾。常州路西北門兩側,警務室、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衞生室、幼兒園託兒所及各類商鋪依次排開。

  社區中心的大型公園是居民休閒的核心區域,兒童游樂場、健身場地一應俱全。公園北側,居家養老服務站、綜合超市、便民充電樁等設施進一步滿足了居民日常所需。

  社區黨委書記焦元元介紹,社區精心構建“15分鐘生活圈”,確保居民購買生活必需品、享受基本公共服務不出社區。大型超市、小型便利店、裁縫鋪、家電維修等便民業態一應俱全,生活便利度顯著提升。

  針對社區內老人和兒童比例較高的特點,社區為65歲以上老人提供助餐送餐、文體娛樂、精神慰藉、康復護理等六大服務,目前已覆蓋1000余名老人。與此同時,市南小區幼兒園內完成了0歲至3歲托育點的建設,有效緩解了嬰幼兒托育難題。黨群服務中心二樓的親子樂園更是孩子們的快樂天地。

  在完善生活服務設施的同時,市南小區社區以系統性思維推進市政配套升級,通過停車及充電樁(棚)、慢行步道、無障礙通行、廣場空間、綠地空間六大系統建設,實現全要素保障。

  社區更新不僅是硬體提升,更在於激發內生動力。85歲的居民張連煒在社區提供的“連煒工作室”裏,多年如一日免費為鄰居維修家電。社區黨委為其協調場地,讓這份鄰里互助的溫情得以延續。

  “建設完整社區是補齊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質的關鍵舉措。”膠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陳剛&&,膠州市將以市南小區入選全國首批完整社區建設試點為契機,圍繞完善服務設施、打造宜居環境、推進智慧服務、健全治理機制等方向持續發力,總結推廣“老社區新服務”經驗,讓完整社區建設成果更好惠及百姓,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記者 劉 成)

  提高生活品質

  走進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卓達社區,綠樹成蔭、道路整潔,令人心曠神怡……“以前可不是這樣的,道路坑洼、污水橫流是常態。”社區黨支部宣傳委員葉幫盛回憶道。

  卓達社區地處三亞河畔主城區,涵蓋卓達東方巴哈馬小區和同心家園五期,是全國首批完整社區建設試點之一。談及入選的優勢,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陳澤愛感觸良多:“卓達社區基礎條件好,區位優越。通過完整社區建設,推動社區提檔升級,能更好滿足居民需求,樹立示範標杆;同時,作為典型的‘候鳥型’社區,秋冬季節外來居住人口激增,建設好完整社區對提升季節性居民的居住品質至關重要。”

  近年來,卓達社區以“小改造”釋放“大民生”,受到了居民們的歡迎和稱讚。針對居民反映強烈的出行難題,市、區兩級自2023年11月起投入約700萬元,對古榕巷、卓達巷等破損嚴重的市政道路進行徹底修復。同時,整合沿河綠地,拆除部分圍墻,增設自行車道、人行步道和濱水棧道,為居民休閒運動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場所。

  卓達社區還盤活閒置空地,修建了便民充電點。據了解,社區建成的卓達巴哈馬充電站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配備22&充電樁,可滿足42輛新能源汽車同時充電。此外,社區還新建了47個電動自行車棚,有效緩解了電動自行車“充電難”“停車難”的問題。

  老人和兒童是社區中需要更多關懷的群體。卓達社區將解決他們的需求作為建設重點。坐落在卓達社區內的吉陽區海羅社區衞生健康服務中心共承擔市區10個居委會管轄範圍內居民的醫療衞生服務工作。中心主任彭志翔介紹,作為基層醫療衞生服務機構,這幾年通過強化自身建設,不斷為居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三級醫院同質化服務。

  中心的中醫特色尤為突出。副主任醫師劉基來自中醫世家,退休後的他應邀來到社區坐診。“來三亞旅居養老的老人多,冬季有時單日中醫理療量達兩三百人次,‘銀發經濟’帶動了社區中醫品牌的形成。”劉基説。

  托育服務同樣貼心。位於同心家園五期的社區托育園自2024年2月開園即“一位難求”,為年輕家庭解決了幼兒照護的後顧之憂。

  “卓達社區通過完整社區建設,全面了解社區居民反映迫切、急需解決的短板問題,有針對性地實施了社區補短板工作。採取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跨社區聯建、跨部門執法、跨區域物管、跨業態統籌等工作機制,促進社區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社區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為社區居民營造出和諧、溫馨、充滿活力的社區家園。”三亞市吉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作人員宋達説。(記者 潘世鵬)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