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老字號如何擦亮“金字招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06 09:44:2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中華老字號如何擦亮“金字招牌”?

字體:

  稻香村的點心、恒源祥的毛衫、老鳳祥的首飾、英雄牌鋼筆、鳳凰牌自行車……這些廣大消費者耳熟能詳的中華老字號品牌、産品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承載着幾代人的記憶。

  中華老字號品牌是我國工商業發展歷史中孕育出的“金字招牌”,不僅承擔着重要的經濟職能,也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在消費市場日新月異的當下,老字號品牌面臨一系列挑戰,也正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承載歲月榮光:老字號需要守住“老牌子”

  在很多消費者心中,老字號是情懷、鄉愁、“煙火氣”的代名詞,它代表着世代傳承的工匠精神和誠信經營的商業道德。專家認為,諸多老字號能歷經市場的大浪淘沙,延續至今,靠的就是過硬的品質、傳承的技藝、獨特的文化價值。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乏一味想著“趕時髦”的老字號企業,有的企業未立先破,甚至因而丟了“老牌子”。吉林省商務廳副廳長呂繼偉&&,守好“老牌子”,不光要創新求變,更重要的是用好老技藝、老産品這些“傳家寶”,鞏固好“老”的優勢。

  在位於吉林省長春市的鼎豐真總店內,一爐老蛋糕新鮮出爐,甜香味縈繞空中,吸引着八方來客。這家以傳統中式糕點為主打産品的糕點店,擁有百餘年歷史,廣受當地消費者青睞。

  “走親訪友別空手,鼎豐真裏走一走。”長春市民徐嘯勇告訴記者,這是他小時候就會説的順口溜,而鼎豐真裏的老麻花、爐果等老式糕點都是他記憶中的味道。

  “鼎豐真糕點製作技藝”是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鼎豐真糕點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王放説,“油、糖、面、蛋,手中變”是鼎豐真的老師傅們經常説的一句話。通過不同的製作方法把簡單的食材變出花樣來,是非遺傳承人技藝之所在,也是鼎豐真能守住“老牌子”的底氣。

  始創於1887年的吳裕泰主營茶類産品,是商務部認定的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在原料關,吳裕泰採用的茶葉除了要經過質檢機構的理化檢驗,還要由專業評茶師從色、香、味、形、氣等方面全方位審評,從源頭保證茶葉質量。在製作關,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吳裕泰茉莉花茶製作技藝有諸多講究,傳承了百餘年的九道制茶工序,缺一不可。

  吳裕泰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書新&&,老字號企業的創新首先要抓住“傳承”這個牛鼻子,確保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技藝和手藝“不失傳、不失真、不變味”,並緊盯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不斷賦予老技藝新的內涵,只有這樣,老字號的“金字招牌”才能長久熠熠生輝。

  講好品牌故事:厚植“老牌子”文化底蘊

  大多數中華老字號企業中,一塊招牌就是一段歷史,扎根在祖國大地上的老字號品牌都有各自的故事。吉林大學連鎖經營研究中心主任趙岩&&,充分挖掘“老牌子”背後的歷史文化價值,推出具有文化內涵的産品或服務,是守住“老牌子”的關鍵。

  産自吉林省的通化牌葡萄酒是許多東北人記憶中的味道,近期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評論説,“通化葡萄酒一如既往地好喝,只是喝完更想家了”。

  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37年,是中國最早的葡萄酒生産企業之一。87年來,通化葡萄酒公司創造了多款暢銷於各個歷史時期的經典産品。

  “通化葡萄酒的發展歷程中,工藝的傳承和文化的傳承是融合在一起的,我們不光重視生産,也一直致力於把釀酒的故事講給廣大消費者。”通化葡萄酒公司首席釀酒師國鳳華説。

  根據國鳳華介紹,在通化牌冰葡萄酒的生産中,有許許多多“講究”:必須以生長在長白山西麓的威代爾、北冰紅兩種葡萄為原料,葡萄成熟後,要先經過70多天風乾,再經歷72小時零下7攝氏度以下的冰凍後,方可採摘。之後經過低溫壓榨、發酵、陳釀,才算製成。

  在園區接待游客時,國鳳華常常會將此類研發、釀造中的故事以及通化葡萄酒發展的歷史講給游客聽。“只有了解了這些故事,游客品酒的體驗才會更加豐富和立體。”國鳳華説。

  位於浙江紹興的咸亨酒店,是商務部認定的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也是一家以魯迅文學作品為主題的百年老店,擁有“烏幹菜製作與烹飪技藝”和“紹興菜烹飪技藝”兩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

  近年來,咸亨酒店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堅持“酒店+文化”的經營理念,以“走進咸亨、親近魯迅”為口號,致力於打好“文化牌”,通過店內的孔乙己銅像和社戲表演,咸亨酒店吸引着諸多游客前來打卡。

  強化動態管理:讓老字號不再“倚老賣老”

  去年9月,商務部聯合相關部門公布中華老字號覆核結果,將上海老半齋、天津稻香村、重慶冠生園等55個長期經營不善的品牌,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今年2月,商務部發布通知,將382個品牌認定為第三批中華老字號,中華老字號再添新員。

  根據《中華老字號示範創建管理辦法》規定,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原則上每3年對中華老字號開展覆核。對覆核中發現已經不符合中華老字號條件的,相關部門將作出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收回中華老字號標識使用權及牌匾的決定。

  業內專家認為,“字號老”並不等同於老字號,當前許多老字號企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但是還有一些老字號企業早已失去了活力,處於掙扎的邊緣。如今,中華老字號企業體系正經歷着一場全面轉型,部分老字號企業抱着“金字招牌”“吃老本”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老字號企業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要與時俱進,要把消費者的認可當作最終目標。”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軍説,以前人們消費青睞物美價廉的商品,現在大家不光追求産品的性價比,也追求品質生活,生産者們也要更注重産品的創意和審美,賦予産品更多社交屬性。

  吉林省商務廳副廳長呂繼偉&&,老字號企業要注重觀察市場需求和行業變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打通市場渠道,拓寬消費群體;要對標行業“領頭羊”,不斷探索新經營模式,努力讓老品牌煥發新生機。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張澤林認為,老字號的“老”是一種資源,但“老”不能轉化為資産,讓市場認可、買賬不能僅憑品牌歷史積澱,如何順應市場規律,優化自身的産品和管理,是老字號需要思考的問題。

  何以歷久彌新:讓老字號成為“常青號”

  在不斷變化的消費市場中,消費者的反饋反復印證,老字號品牌必須觀察消費趨勢、立足消費場景、找準消費需求,在傳承好文化的同時,創新産品、服務、管理模式,才能不被時代拋棄。

  以餐飲類老字號為例,上世紀,中國人飲食結構中普遍缺少脂肪、蛋白質和糖,因此更青睞重油高糖的食品;如今,人們更注重均衡飲食,老字號企業若不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則會很難被消費者眷顧。

  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軍介紹,根據市場調研,當前葡萄酒消費群體逐漸年輕化,普遍喜歡酒精度較低的酒,公司於是研究開發了系列脫醇葡萄汽酒産品,不僅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葡萄酒的香味,還將産品酒精度降低到0.5%-1%之間。通過創新生産,産品銷量快速提高,通化牌葡萄酒的消費人群也進一步擴大。

  立足線下&&和消費場景,許多老字號企業開始在電商、直播帶貨等賽道發力。鼎豐真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市場營銷總監薛飛説:“公司已全面開展電商、視頻&&等線上渠道的運營,通過多渠道推廣産品,更廣泛地獲取用戶資源。”

  當前,許多老字號企業都開始瞄準年輕人發力。部分專家&&,消費市場上,國風、國潮産品持續火爆,傳統與現代深度融合,老字號企業需要積極應變,才能不被年輕人拋棄。

  位於北京東四北大街的稻香村“零號店”裏,許多精緻小巧的新中式糕點吸引了眾多年輕消費者排隊購買。通過在糕點中創新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稻香村“零號店”不僅登上了大眾點評“北京熱搜”,也一度排名北京地區麵包烘焙榜單第一。

  而在北京雍和宮大街上的吳裕泰茶莊門口,也有不少顧客排着長隊。以茶類為主打産品的吳裕泰,積極洞察消費市場,將産品年輕化作為發展策略,立足自身優勢,推出茶味冰激凌、茶月餅、茶粽子等“茶+”産品,一度成為“爆款”。

  中華老字號,底氣在“老”,出路在“新”。“作為中國品牌的典型代表,中華老字號理應傳承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守護好長久以來的市場信任,發揮好獨特的經濟價值。”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張澤林説。

  許多專家&&,前行道路上,以傳統文化為根基、堅守誠信底線、發揚傳統優勢、順應市場機制、保持工匠精神,或許才是老字號歷久彌新的秘訣,唯有如此,中華老字號才能將“金字招牌”擦得越來越亮。(記者唐成卓 宋心平)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