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報設計:夏園園
新華社合肥12月25日電(記者張紫赟 吳慧珺)寒冬時節,比亞迪合肥基地總裝車間呈現一派火熱的繁忙景象,工人們正在給即將下線的新能源汽車做最後的檢驗檢測,這裡平均不到一分鐘就下線一台新能源汽車;100多公里外,安慶港五里廟港區18號碼頭,一輛接着一輛汽車正通過港口通道駛入船艙,車輛將由上海中轉運輸,漂洋過海,出口至全球多地。

12月21日,在安慶港五里廟港區18號碼頭,滿載着汽車的滾裝船準備離港。新華社發(趙明 攝)
這是2023年安徽汽車産業發展的生動縮影。這個中部省份依託長期技術積累與産業布局,搶抓新一輪新能源汽車産業風口,成為全球汽車産業版圖上的造車“新力量”。
“在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三大主導方向,安徽省集聚了7家整車企業。”安徽省汽車辦副主任劉文峰説。
據統計,2023年1月至11月,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別完成78萬輛和79.1萬輛,約佔全國比重分別為9.3%和9.5%。汽車出口104.5萬輛,約佔全國比重為23.7%。

大眾安徽MEB工廠中,AGV小車(自動導向搬運車)自由穿梭。受訪者供圖
大眾汽車集團近年來在安徽持續上“新”:大眾安徽MEB工廠正式建成,大眾集團在華首家全資控股的電池系統工廠也已正式投産。同時,正在安徽合肥建設大眾汽車集團全球第二大研發中心。“集團在此投資有幾個考慮因素,包括市場的開放性、當地産業生態系統的協同作用、政府政策支持、當地人才儲備等。”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葛皖鏑説。
在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鞍山路上,坐落着奇瑞汽車總部。以奇瑞汽車為圓心,蕪湖市目前已集聚汽車及零部件産業鏈上下游企業1400多家,整車、零部件、後市場規上企業達800多家。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説,奇瑞也以汽車産業鏈為核心,布局了整車、汽車零部件、金融、現代服務、智能化等板塊。
整車製造企業被稱為汽車産業集群的“鏈主”,其身後是巨大的零部件上下游産業鏈條。2023年以來,安徽省發布多項推進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建設的政策文件,明確堅持整車、零部件、後市場“三位一體”發展,目前已建立整車、發動機、車身、底盤、內外飾、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的全産業鏈體系。
作為新能源汽車能量存儲與轉換裝置的基礎單元,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臨近歲末,走進華霆(合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一批批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包正在進行容量充放電測試。

工人們正在華霆(合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內忙碌。新華社記者吳慧珺 攝
“這是我們自研的動力電池測試設備,使用了內網能量回饋技術,在最佳工況下,動力電池系統在充放電過程中的能量回收效率能夠達到95%,實現生産過程中的綠色節能。”華霆(合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的測試設備工程師趙敏説,得益於技術優勢,伴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公司産品的使用場景越來越豐富。
着眼當下,布局未來。智能網聯汽車被認為是汽車産業的未來方向,孕育着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導體、車載芯片、出行服務等10多條細分産業賽道。安徽加大鼓勵創新,並持續為智能網聯汽車提供更多級別、更多種類的開放應用場景,助力新方向跑出“加速度”。當前,自動駕駛的公交車、觀光車、出租車、送貨車等,正越來越多出現在安徽的街頭巷尾。

在合肥包河區常態化運行的智能網聯公交車。新華社記者吳慧珺 攝
數據顯示,“十四五”時期以來,安徽汽車産量平均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23年1月至11月,這一增速達到了42.7%。其中,新能源汽車産量78萬輛,增長63.2%。聚鏈成勢、政策驅動之下,安徽正加速邁向萬億級汽車産業集群。2023年7月,安徽明確提出把汽車産業作為“首位産業”,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強省,提出了到2027年的一系列發展目標,推動汽車産業盡快邁上2萬億元新&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