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9/ 23 07:53:56
來源:經濟參考報

生物經濟:催化新業態 加速釋放潛能

字體:

  “新經濟形態”中的變革力量

  生物經濟:催化新業態 加速釋放潛能

  從通過基因檢測發現早期癌症,到生物育種助力糧食作物高質高産,再到生物合成能源供電減少碳排放……生物技術已滲透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廣泛賦能醫藥、健康、農業、能源、環保等眾多領域,生物經濟成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資訊經濟之後一種新的經濟形態。

  業內人士表示,生物經濟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能,將形成下一個經濟增長點,成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強勁動力。

  頂層設計文件發布 地方加速布局

  “生物經濟總量規模邁上新臺階。生物經濟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穩步提升。生物經濟領域市場主體蓬勃發展,年營業收入百億元以上企業數量顯著增加,創新創業企業快速成長。”

  這是《“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十四五”時期明確目標,這份今年5月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規劃,也是我國首部生物經濟領域頂層設計文件。

  今年,“生物經濟”的概念開始頻頻見諸政策文件。除了國家層面的部署,包括河南、湖北等多地也在密集布局這一新賽道。

  《河南省促進生物經濟發展實施方案》8月印發,明確提出將著力構建“一核、五基地”(一核為鄭州、新鄉聯動發展的生物經濟核心區;五基地為洛陽、濮陽、南陽、商丘、周口等五個生物經濟基地)為主體的生物經濟發展布局,到“十四五”末全省生物經濟增加值超過5000億元。

  此外,《黑龍江省“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十大行動”推進生物經濟發展;《湖北省生物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醫學工程以及生物服務業等生物核心産業總規模突破6500億元……

  放眼全球,當前,以生物科技革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乃至産業革命已經到來,生物技術革命浪潮正加速融入經濟社會發展。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已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發布了與生物技術和生物産業相關的戰略政策和規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主任白京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力爭到2025年,我國生物經濟總量達到22萬億元,其中核心産業總量超過7.5萬億元,讓生物經濟成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強勁動力。

  技術突破催化新經濟業態

  各方爭相布局的“生物經濟”,究竟是指什麼?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介紹,生物經濟是生物技術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應用産生的經濟活動的總稱。

  “生物經濟以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發展進步為動力,以保護開發利用生物資源為基礎,以廣泛深度融合醫藥、健康、農業、林業、能源、環保、材料等産業為特徵,正在勾勒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中如此表述。

  業內人士指出,生物經濟的一大特性或底層邏輯來自生物技術新突破、新應用的不斷涌現。

  在海南三亞,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裏擺放的“高VC生菜”長勢喜人。這種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培育的生菜新品種,維生素C含量可媲美獼猴桃。在不遠的未來,這一能讓人“吃得健康”的新品種有望實現成果轉化,走上消費者的餐桌。

  21世紀的今天,雖然人類已攻克了大多數病症,但對于重型β-地中海貧血患者來説,唯有輸血才能維持生命。2020年,小傑(化名)成為我國CRISPR-Cas9基因工程技術造血幹細胞自體移植治療地中海貧血臨床研究首例受試者。接受治療後,現在已有長達18個月沒有進行過輸血,今年剛剛升入初一的小傑終于可以像同齡孩子一樣正常上學和生活。

  生物制造方面發展也在提速。例如,生物制造減少碳排放。即在生産過程中利用生物體係,將傳統高溫高壓的化工生産變革為常溫常壓的生物制造,可以實現低碳迴圈、降低碳排放。

  近年來,我國生物領域科技突破不斷涌現,為生物經濟發展提供支撐——目前在研的創新藥數量居全球第二,在基因檢測、超級稻、人工合成淀粉、疫苗等領域已形成比較優勢……

  生物技術賦能下,我國已經初步形成門類齊全、功能完備的生物經濟産業體係,在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主要産業部門都已産生具有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行業市場規模迅速擴張。

  在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副局長許航看來,生物技術是21世紀最重要的創新技術集群之一,具有突破性、引領性等顯著特點,特別是在促進社會民生高品質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醫學、農業、制造、能源、環保等領域,前沿生物技術已經成為未來生物經濟的創新驅動力。

  “以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的發展進步和普及應用為基礎的生物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係、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濤説。

  巨大市場潛力將持續釋放

  根據“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醫療健康、生物農業、生物能源與生物環保、生物資訊等將成為“十四五”時期優先發展的四大重點領域。

  生物經濟在多個領域的結合表現出巨大的市場潛能。以生物醫藥為例,業內人士介紹,從現有的規模來看,生物醫藥佔生物經濟的比重大約在百分之六七十以上。

  國家發展改革委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規模以上醫藥企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約8%,生物醫藥技術和生物醫藥市場發育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了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産業集聚中心。生物醫藥企業也備受資本青睞,科創板上市企業中生物企業佔比達三分之一。

  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0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達3.57萬億元,同比增長8.51%。預計2022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4萬億元。

  在生物農業方面,我國農作物和畜禽種業市場規模接近6000億元,是全球最大的種業市場,快速成長的市場也孕育了隆平高科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種業公司。

  在生物制造領域,底層技術和核心技術正進入快速産業化階段,可再生碳原料與廢棄物利用、生物塑膠與生物基産品等新興産業快速興起。根據世界經合組織(OECD)預測,至2030年,OECD國家將形成基于可再生資源的生物經濟形態,生物制造在生物經濟中的貢獻率達到39%。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生物産業門類、體係齊全,是全球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加快發展生物經濟具備有利條件。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生物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徐濤説,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以及人類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對生命健康的更高要求,我國只有成功把握這一重大戰略機遇期,加快解決制約生物經濟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才能不斷提升産業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推動我國生物經濟加快實現由大轉強和高品質發展。

  “與工業經濟時代相比,生物經濟時代更加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突出科學技術能夠更多推動人類、生物界高品質發展、可持續發展。”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姜江表示,生物經濟時代加速到來,我國應堅持創新驅動,發揮內需優勢,強化供需匹配,努力在生物經濟時代佔據一席之地。(記者 梁倩 汪子旭 羅江 張立新)

【糾錯】 【責任編輯:詹婧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2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