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8/ 09 08:14:22
來源:經濟參考報

“十年磨一劍” 東西部科技合作漸入佳境

字體:

  科技援疆、科技援藏、科技援青、科技入滇、科技支寧、科技興蒙、甘肅蘭白—上海張江、貴州貴陽—北京中關村……一批特色鮮明、靈活高效的東西部科技合作機制應運而生,東中部地區與寧夏、內蒙古、西藏、新疆、青海、甘肅、雲南、貴州等西部8省區廣泛開展合作,推動人才交流、平臺聯建、聯合攻關、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成為欠發達地區破解創新難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金鑰匙,同時為縮小東西部發展差距、促進共同富裕提供關鍵支撐。

  東西部科技合作漸入佳境

  10年來,東西部科技合作呈現“體係化”“機制化”“組團式”發展,東西部科技合作引導創新要素加快向西部匯集,助力西部地區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推動一批新技術、新産品在西部轉化應用,帶動地方特色産業向高端化邁進。

  目前,我國大范圍推動東西部在科技創新方面進行合作,全方位、多維度取得積極成效。“西部8省區與東中部省區廣泛對接,有效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生態等領域的發展,已成為部門、地方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治疆方略,落實區域協調發展、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等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説。

  “十年磨一劍”,經過不懈地創新探索,東西部科技合作逐漸形成長效機制,各類創新要素加速向西部匯集,西部地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為高品質發展蓄積新動能。

  數據顯示,2020年,西部地區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到3213億元,增速高于東中部地區,有效發明專利達到24.1萬件,增速也超過全國平均水準。另外,2021年西部地區國家高新區實現凈利潤超過5000億元,是2012年的3倍以上。

  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支撐西部地區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諸多矛盾問題,為西部地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比如,科技興蒙助力內蒙古稀土永磁産業研發和産業化達到國際一流水準;科技援青推動青海建成世界領先的電池及碳酸鋰示范生産線;科技援藏支援西藏建成青稞核心種子庫和牦牛基因庫;貴州通過強化與中關村等産業創新力量的合作,數字經濟增速連續7年全國第一……

  東西部科技合作不僅堅持面向經濟社會主戰場,還堅持為西部地區改善民生福祉提供科技支撐。東西部科技合作堅持以人為本,服務于西部地區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生態環境等民生事業,做出了很多積極貢獻。比如,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吸納西部地區消化係統疾病、老年疾病等方面的2600多家成員單位參與高水準臨床研究,有效服務西部地區地方病的防治。

  同頻共振縮小東西部差距

  走進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公司煤制油車間,到處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員説,項目正處于滿負荷生産狀態。

  這個全球單體規模最大、年産400萬噸的煤制油項目,是該公司與浙江大學、天津大學等創新團隊協同攻關的結晶,首創高溫漿態床費托合成工藝,實現了煤間接液化的高油品收率和高能量利用效率,成套技術總體處于國際領先水準。在協同創新過程中,該項目在重大關鍵技術和大型裝備、材料制造等多個領域實現“零”的突破,打破了國外壟斷,對我國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也為寧夏首次摘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像寧夏這樣的欠發達地區,取得這樣大的科技進步實屬不易。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2018年的45.6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59.6億元;綜合科技創新水準指數達到56.8%,邁入全國二類創新地區……在東西部科技合作機制的牽引下,寧夏科技創新“朋友圈”迅速擴大,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新材料研究院等一批研發機構、創新平臺落戶寧夏,“科技支寧”、院士專家寧夏行等活動帶動60多個科技創新團隊、100多位院士、7100多名創新人才參與寧夏科技創新。這種巧借東部力量、加快創新的“寧夏模式”也迅速在全國推廣。

  不僅如此,今年3月,科技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東西部科技合作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支援寧夏建設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引領形成東西部創新鏈産業鏈融合新路徑,引領構建東西部科技成果産業化協同新模式,引領創建東西部人才智力合作新機制,打造東西部跨區域協同創新樣板。

  實踐證明,欠發達地區可以通過東西部聯動和對口支援等機制來增加科技創新力量,以創新的思路和堅定的信心探索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東西部科技合作機制是欠發達地區破解創新難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金鑰匙’,抓住了區域協同創新、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牛鼻子,架起了一座讓東部牽手西部、讓西部走向東部的連心橋。”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梁言順説。

  目前,我國已形成以地方各具特色的創新發展為基礎、區域創新高地為起點,跨區域科技合作為紐帶,創新城市和園區為支點的區域創新格局,東西部科技合作作為跨區域合作的旗幟,在合作方式上從點對點合作向多對一合作來發展。短短幾年間,科技創新之花開始在西部地區絢麗綻放,一大批創新資源在西部聚集、一大批創新技術在西部轉化、一大批創新成果在西部落地。

  “內蒙古出臺‘科技興蒙30條’政策,積極推動與北京市、廣東省、中科院、工程院、清華大學、上海交大等建立科技性能‘4+8+N’合作機制,促進區內外創新主體共贏發展。近3年,內蒙古與區外高校院所、創新型企業合作共建各類研發機構68個,上海交大內蒙古研究院、北方農牧業技術創新中心、鄂爾多斯碳中和研究院、河套研究院、全球首個零碳産業園等紛紛落地,使創新合作的基礎更加扎實。”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包獻華説,區外優質的創新資源與內蒙古産業需求對接,一方面實現了高水準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價值體現,另一方面提升了內蒙古産業的技術水準和綜合效益,促進合作長久持續。

  “西部有難題,東部給答案”,東西部科技合作在互惠互利中實現合作共贏。浙江聚力打造東西部科技合作的“金名片”,強化理念互融、人才互動、技術互學、優勢互補。

  近3年來,浙江就實現了“4個3”:與對口地區聯合實施研發項目300余項、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超300億元、培訓科技人才超3萬人次,帶動社會資金投入超3億元。“東西部科技合作有利于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未來,我們要進一步深化合作,實現東部拓展産業發展空間和西部加快産業振興步伐的同頻共振,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貢獻更多的浙江力量。”浙江省副省長盧山説。

  此外,還有一大批科研院所積極發揮優勢,主動對接需求,與西部地區共同建設國家科技力量,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清華大學高度重視以科技合作助力産業升級,‘十三五’期間與西部地區合作開展近500項課題,涉及智能制造、能源、環保等領域。”清華大學副校長曾嶸説,如與青海康泰機械公司研發世界最大噸位多功能壓機機組,與內蒙古鄂爾多斯九泰能源公司建立全球首套萬噸級二氧化碳制芳烴等試驗項目,將空中水資源利用、水聯網數字智能等西部急需的20項技術落地轉化,累計産能超過30億元。

  凝聚央地合力促進西部創新發展

  前不久,東西部科技合作工作推進會在寧夏召開,136個東西部科技合作項目進行了線上和線下的集中簽約,累計簽約金額近27億元。另據不完全統計,“十四五”以來各地達成研發攻關、平臺基地、人才交流等各類科技合作意向1400余項,涉及金額超過170億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技創新要在解決“結構”和“動力”上下功夫,為“平衡”和“充分”發展提供關鍵支撐。“要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係統謀劃新時期東西部科技合作重點任務。科技部將從完善工作機制、加大科技投入、促進平臺跨區域合作、拓展科技園區合作、加強創新型城市群建設等方面大力支援東西部科技合作。”王志剛説。

  東西部科技合作已經成為提升區域創新整體能力的要求,要通過科技的要素、體制的優勢,使東西部發展不平衡、東西部差距縮小,提升西部地區的區域創新整體能力。“十四五”期間,要通過“東部所能”為西部發展提供解決現實問題,利用西部市場和東部升級創造機遇,實現工程、項目、人才等領域的深度合作,真正解決共贏的問題。

  東西部科技合作要成為促進創新要素高效流動、重要集聚的橋梁。跨區域合作在方式上已經從點對點合作向多對一合作來發展,在新形勢下,東西部科技合作要進一步活躍人才、技術等要素流動,向促進創新鏈和産業鏈跨區域深度融合延伸,對人才等要素要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東西部科技合作要成為組織實施戰略科技任務的一個重要方式,要成為央地合作、合力推進地方創新的重要抓手。(記者 于瑤)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890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