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裏的中國|蛙來噠:牛蛙領跑者的成長密碼-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8 10:26:11
來源:新華網

煙火裏的中國|蛙來噠:牛蛙領跑者的成長密碼

字體:

  自古民以食為天,餐飲業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它既承載着街頭巷尾的民生煙火氣,又是展現經濟活力的重要領域。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的關鍵節點,餐飲行業作為促消費、惠民生、穩就業的重要領域,國家及地方已&&多項政策推動其高質量發展。

  在此背景下,新華網聯合大窯飲品發布《煙火裏的中國》欄目,通過沉浸式探訪餐飲品牌,對話企業掌門人,揭秘美食背後的創新密碼、文化傳承與商業智慧。從食材供應鏈到消費新場景,從數字化轉型到可持續發展,展現企業掌門人的破局之道,傳遞中國餐飲的“煙火氣”與“大格局”。

  作為扎根大眾餐飲場景的大汽水標杆品牌,大窯飲品此次聯手《煙火裏的中國》正是對煙火氣的深度呼應。其踐行的 “1+2+N” 産品戰略完美適配節目中的多元飲食場景 —— 以經典碳酸飲品為核心 “1”,搭配植物蛋白與果汁兩大方向 “2”,再通過多元創新 “N” 覆蓋全時段需求。無論是節目裏熱氣升騰的聚餐時刻,還是街頭巷尾的休閒小食場景,大窯都能憑藉豐富的産品矩陣提供適配選擇,用貼合大眾飲食習慣的飲品,串聯起煙火場景中的生活滋味,真正實現 “煙火美食配大窯” 的場景共鳴。

  在《煙火裏的中國》首期節目中,鏡頭聚焦於蛙來噠“超級馬戲團”門店,這個充滿童趣與時尚感的空間,不僅是品牌門店迭代設計的最新成果,更折射出蛙來噠從長沙一家小店成長為全國牛蛙品類領軍者的進階之路。

  從“跟風者”到“領跑者”:單品類聚焦的破局之路

  2010年,蛙來噠聯合創始人羅清與哥哥羅浩在長沙開啟餐飲創業,最初遵循傳統餐飲“綜合化”路線——“別人怎麼幹我們怎麼幹”,但作為行業新手,在深耕多年的老牌餐飲面前毫無優勢,5年時間難有突破。2014年下半年,一次大膽且創新的決策成為品牌轉折:聚焦牛蛙單品類,精簡最小存貨單位與菜單,用跨行業的認知重構餐飲經營邏輯。

  “當時沒人做單品類聚焦,同行都質疑‘這麼細分的品類能乾大嗎?’”羅清回憶道。然而,這份質疑並未讓團隊卻步,反而成為了推動他們深入探索的動力。為了驗證牛蛙品類的潛力,團隊開啟了系統性調研,上至不同地域消費者對牛蛙的接受度差異,下至牛蛙菜品在川、湘、粵等各大菜係中的歷史演變與當下市場表現。經過一番深入分析,羅清團隊得出了清晰的結論:“我們不是創品類,而是‘發掘’已成熟的品類。”

  2015年1月,蛙來噠的新型門店正式亮相。不同於傳統餐廳的刻板印象,這家門店從空間裝修的潮流風格,到品牌文化中傳遞的活力態度,再到菜品呈現的創意形式,每一處細節都精準踩中了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那時候行業裏還沒有‘時尚餐飲’的明確概念,很多消費者走進門店時都會眼前一亮,感慨‘原來餐廳還能這麼有趣’。”羅清説道。正是這份對消費者需求的精準洞察,讓蛙來噠迅速贏得了市場青睞,不僅收穫了第一批忠實顧客,更以此為起點,順利開啟了向全國市場擴張的征程。

  如今,蛙來噠已覆蓋100多個城市,擁有500多家門店,門店設計迭代至8.0“超級馬戲團”版本,未來還將向“9.0”、“10.0”邁進。這份成長的核心,正如羅清所言:“創新不是口號,是持續順應市場變化和挑戰,且保持開放心態擁抱新知識,應對新變化的行動。”

  品控與環保雙行:供應鏈裏的“長期主義”

  供應鏈的穩定與可靠,對餐飲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早在2016年,蛙來噠便着眼上游,發現牛蛙養殖行業“散、亂、缺乏科學管理”的痛點,隨即把“推動牛蛙養殖規範化”寫入企業使命,用多年時間搭建起一套“硬核”供應鏈體系。

  這套體系的核心競爭力,源於蛙來噠堅守的“三級食安檢測”品控標準,這也是其保障食材安全的底氣所在。養殖端初檢,在牛蛙養殖基地,每一批次牛蛙出欄前都需先通過檢測,只有合格産品才具備捕撈資格,從源頭阻斷不合格食材流入鏈路;倉儲端復檢,合格牛蛙運至倉庫後,並非直接配送,而是要接受全面抽檢,經確認無問題後,才會安排發往各大門店;門店端巡檢,即便食材抵達門店,蛙來噠仍不放鬆警惕,會通過巡迴抽檢進一步把關。

  更值得關注的是,所有檢測均由第三方機構執行,確保結果的客觀與公正。回溯體系搭建初期,蛙來噠曾面臨“10批食材退6批”的困境,但團隊始終沒有妥協。“我們有專門的團隊扎根在田間地頭、倉庫一線,每天對每一批食材批批必檢。”羅清回憶道,“一開始供應商很難理解,覺得‘幾十年都這麼賣,沒必要搞這麼多事’,但正是這份不打折扣的堅持,才讓我們守住了品質底線。”

  歷經5年打磨,蛙來噠的食安品控終見成效——如今門店食安合格率已達99.6%,不僅成為牛蛙餐飲賽道的品質標杆,更以供應鏈的生態化實踐,為整個餐飲業上游標準化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

  在環保領域,蛙來噠的“稻蛙共生”模式更是實現“經濟效益與環保責任”的雙贏。早在2017年,品牌便率先在湖南西洞庭管理區搭建生態養殖基地,為這一模式的落地驗證奠定基礎;如今,位於安徽的養殖基地在此前經驗上進一步升級,將生態循環的優勢展現得更為淋漓盡致:稻田內,牛蛙糞便自然轉化為水稻生長所需的養分,從源頭替代了化學肥料的使用,既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又保障了稻米的生態品質;而養殖産生的尾水,會依次經過荷花池沉降、魚塘生物消耗、生物藻降解及日光暴曬四重凈化流程,最終實現循環回用,重新注入稻田用於灌溉。

  “在生態效益顯著提升的同時,産業價值也同步增長。”羅清介紹,“該模式下水稻畝産仍能保持可觀産量,同時每畝産出幾百斤牛蛙,土地經濟價值大幅提升。”羅清&&,更重要的是,“稻蛙共生”模式的成熟實踐,還推動制定了稻蛙養殖地方標準,為行業綠色轉型提供範本。

  一店一策:在地化裏的“煙火氣”

  從長沙走向全國,蛙來噠既要保留品牌核心調性,又要融入不同城市的在地文化。為此,品牌將全國門店升級為戰區式管理,招募本地團隊運營,推行“一店一策”:北京門店推出“麻辣滾燙”口味,貼合北方人對“麻”的偏好;江浙門店主打蒜香口味,適配當地“不喜辣”的飲食習慣;湖南作為大本營,則深挖地域特色,去年推出“爆辣”口味,並且還將長沙傳統小吃融入産品,打造“臭豆腐蛙鍋”,因受到全國消費者喜愛,最終實現全國推廣。

  “在地化不是簡單改口味,是理解當地消費者的生活習慣。”羅清舉例,不同商圈的門店不僅菜單有差異,營銷活動、空間設計也會適配商圈客群,讓每個門店都能融入當地的煙火氣。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節目冠名方大窯飲品的新品“窯果立”,作為其年輕化戰略的排頭兵,滿足年輕人“果汁自由”與“營養養生”的核心訴求。它以果汁含量超15%、真實果粒添加量5%打造“嚼着喝的果汁”,契合年輕人對低脂、天然成分的追求,強化“真材實料”的消費信任,並通過238mL小包裝適配下午茶、“一人食”等碎片化場景,490mL裝主打聚會分享,以“場景價值+情緒價值”雙重加持,成為大窯撬動年輕市場的戰略杠桿,而其低脂屬性與蛙來噠低脂牛蛙的健康定位也高度契合,為消費者帶來更適配的餐飲搭配體驗。

  數字化與公益並行:品牌的“溫度與遠見”

  在科技賦能方面羅清有着自己的見解,在她看來深化數字化與AI應用是蛙來噠未來規劃中的重要一環。她認為,中國餐飲將迎來5-10年的黃金期,“規模化”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對於蛙來噠來説,未來將核心聚焦兩點:一是強化“組織力”,這是衝擊千店、實現更大規模化的護城河,需隨門店數量增長迭代組織架構、升級人員能力,以科學管理為支撐;二是深化數字化與AI應用,在完成自研收銀、會員系統全國切換後,將繼續利用科技和AI技術提升效率,推動品牌升級。

  商業之外,蛙來噠始終踐行社會責任。2022年成立教育公益基金,每年專項撥款,聚焦湖南、廣東兩地,支持當地教育事業。“能讓人成長的投資,是最好的公益。”羅清説。此外,品牌還與美團合作,消費者每點一份外賣,捐贈按比例提取公益基金用於共建學校操場,讓顧客也成為公益的參與者。

  節目尾聲,門店裏的牛蛙鍋冒着熱氣,正如羅清眼中對餐飲的執着。從長沙的煙火氣裏起步,到成為全國牛蛙品類的領跑者,蛙來噠用創新破局,用責任築基,在餐飲行業的黃金時代裏,正朝着“千店目標”穩步邁進,也為“煙火裏的中國”增添了一抹鮮活的品牌亮色。

【糾錯】 【責任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