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作為慶祝第56屆“世界標準日”的重點活動之一,“第二屆標準與專利協同創新發展學術交流會”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主辦,匯聚了來自標準化、知識産權、反壟斷行政主管部門與司法機關有關同志,以及標準必要專利領域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專家代表。會議圍繞“標準與專利協同創新發展”的核心主題,深入探討前沿態勢,共商機遇挑戰,為推動標準與專利協同創新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成果發布環節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昆主持,會議發布了《標準必要專利發展報告(2025年)》(中英文版),並介紹了自主研發的創新工具——“標樸洞察·Insight SEP”(以下分別簡稱“2025年版報告”和“標樸洞察·Insight SEP”)。2025年版報告延續並深化了2024年版報告的編寫宗旨與功能定位,全面、系統、客觀展現了2024至2025年間國際國外國內標準必要專利的整體發展態勢。相較於2024年版,2025年版報告覆蓋更全面、分析更系統:不僅分析了三大國際標準組織的專利信息披露情況,還歸納了中國、美國、歐盟等9個主要國家(地區)的標準必要專利發展態勢,針對性研究了我國重點産業的標準必要專利發展情況,並深入闡述了地方關於標準專利協同的實踐探索。報告旨在為政府決策、企業實踐和學術研究提供權威參考。“標樸洞察·Insight SEP”創新工具是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順應大數據、智能計算等技術趨勢,運用“人工智能+”思維自主研發的集成“數據底座+智能模塊+解決方案”的創新工具。它提供了標準必要專利權威綜合數據庫、智能輔助工具包及定制化解決方案,旨在實現國際國外國內標準必要專利相關數據的結構化分析、要素化檢索、可視化呈現與智能化應用等核心功能,為標準與專利協同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主旨演講環節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梅夏英主持。中國標準化協會理事長、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於欣麗,中國法學會知識産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暨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徐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原副庭長(一級高級法官)、外交學院法學教授金克勝,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鄔賀銓等重量級專家學者,先後圍繞標準必要專利規則博弈、FRAND原則下軟法對價法律適用、司法視角下的標準必要專利治理、5G技術中標準與專利協同等前沿主題作了深刻闡述,為與會者帶來了一場思想盛宴。
圓桌對話環節設置了四場深度討論,分別圍繞“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發展中標準專利協同的機遇和挑戰”“全球主要國家(地區)標準必要專利治理的格局和趨勢”“國內外專利池政策導向、發展模式、許可實踐的新趨勢”“標準必要專利實踐廣域化發展趨勢下許可的難點和焦點”四大主題展開,分別邀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黃勇,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民商事審判研究部主任、研究員丁文嚴,國家知識産權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委員會專家諮詢組成員、武漢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寧立志,和國家知識産權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崔國斌擔任主持人。來自政府部門、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律師事務所的20余位專家代表參與對話,就相關領域的熱點問題、實踐經驗和未來方向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碰撞出諸多智慧火花。
王昆指出,“標準與專利協同發展”不僅涉及標準化領域,還是知識産權領域的焦點與重點問題。標準與專利協同關係到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與眾多産業創新發展密切相關,值得共同關注、長期跟蹤、深度研究。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作為國家級標準化研究機構,將繼續發揮&&優勢,匯聚各方精英,打造國家級前沿交流&&、高端科研&&以及重要成果發布與需求對接&&,持續將標準與專利協同創新發展學術交流會打造成為該領域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年度性品牌會議,為構建“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産業化、産業國際化”的創新發展格局凝聚共識、貢獻力量。
本次會議的舉辦,為標準與專利協同創新發展領域的政産學研用各界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合作&&,對於凝聚共識、明確方向、破解難題具有重要意義,必將有力推動我國標準與專利協同創新事業邁向新的高度。